他自己也主持過鄉里的會議,也傳達過上級的文件精神。
但感覺,完全不一樣。
有些事情,只有到了足夠的高度,才叫事情。
這些看似寬泛的指示精神,到了省一級層面,就會變得無比具體。
怎么領會?
每個省都有每個省的解讀方式。
因為每個省的實際情況不同,發展的側重點也不同。
同樣一句話,放到沿海經濟發達的省份,可能意味著要“深化改革,拓寬思路”。
放到西部貧困省份,可能就變成了“解放思想,推進改革”。
而放到清江這樣的中部省份,意義又會不一樣。
所謂學習中央精神,就是要結合本省的實際,將這些宏觀的指導,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舉措。
再通過這些舉措,在經濟、民生、黨建等各個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最終,給中央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才是省一級常委會學習的真正目的。
舒興泰宣讀完畢后,常委們開始輪流發言。
每個人的發言都言簡意賅,不會超過三分鐘。
整個學習過程,大約持續了四十分鐘。
在參加常委會之前,詳細的議程和相關材料,就已經送到了他們的手上。
每個人都提前做了功課,有充足的準備時間。
因此,現場并不會出現冷場或者無人發言的尷尬時刻。
劉清明注意到,最后一個發言的,是林崢。
他面前也放著一份發言稿,應該是辦公廳準備的。
但林崢并沒有完全照本宣科。
他只是偶爾看一眼稿子,更多的時候,是脫稿在講。
他的發言中,加入了大量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中央提出的‘協調發展’,對我們清江省來說,尤為重要。我們既有云州、襄城這樣的經濟強市,也有部分山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如何實現區域內的平衡,既要讓強者更強,也要讓弱者趕上來,這是我們未來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他侃侃而談,各種數據和例子信手拈來,對全省的情況了如指掌。
深知內情的劉清明,心中充滿了佩服。
這種對全局的掌控力,這種信手拈來的從容,需要經歷多少次這樣高層會議的磨煉,才能培養出來。
接下來的幾項議題,和劉清明預想的差不多。
都是一些省內重要的人事任命,和一些重大事件的處置辦法。
這些議題,在會前顯然也經過了充分的溝通和醞釀。
投票表決的過程十分順利。
一項項議題被全票或高票通過。
劉清明觀察著這一切,真有意見,最多也就是投一張棄權票。
但這種情況,在這種級別的會議上,是很少見的。
除非是爭議極大的議題。
可真正爭議很大的事情,根本就不會如此貿然地出現在常委會上。
隨著一項項議題通過,會議室里的氣氛,也漸漸輕松了一些。
會議進入了最后一項議程。
林崢環視了一圈。
“同志們,最后說一件事。”
所有人都放下了筆,看向他。
“根據中央的統一安排,年底將召開黨的第xx次全國代表大會。我們需要組成清江省代表團,赴京參會。”
這件事,在座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在座的十三位常委同志,都是代表團的當然成員。”林崢宣布。
“其余的代表名單,會由省委組織部和宣傳部,根據組織章程和相關規定,在考察和公示后,最終確定。”
:<a>https://5141e448d.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