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郡北邊的陰山郡,如今荒蕪一片,田地里長滿了雜草,幾十里也看不到一個人煙。
唯獨群山之中一條羊腸小道上,卻是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這些來來往往的人,大都是些小商小販,販運一些物品送到三陽郡售賣。
或者購買三陽郡的特產,運到其他地方,再高價賣出。
姬松穿一件普通的粗布衣服,走在這一群商隊小販之中,跟同路的一名小販隨意閑聊。
“你挑這一擔鹽走二十幾天山路,販運到三陽郡,大概能賺多少錢?”
姬松看這名挑鹽的漢子,這一路上風餐露宿,草鞋都磨破了好幾雙,有點好奇地問道。
“嘿嘿,我也不怕告訴你,只要有門路能買到鹽,運到三陽郡,價格至少翻一兩倍。”
“把鹽賣掉之后,再從三陽郡買幾口鐵鍋販運回去,還能再賺一筆。”
漢子說話的時候,扁擔一閃一閃的,步伐穩健,絲毫沒有停頓。
“鹽賣這么貴,能賣出去嗎?”
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鹽本來就是很貴的物資,價格再翻一兩倍,恐怕不好賣了。
“當然能賣出去,你可別小看了,三陽郡人人都是富豪,人人都跟地主老財一樣吃香喝辣,人人都吃得起鹽。”
挑鹽的漢子說到這里,也是一臉的自豪。
“這么夸張,三陽郡就沒有佃戶嗎?”
姬松雖然一直聽說三陽郡很富裕,但他感覺這種說法也太夸張了。
富裕的地方他又不是沒見過,頂多是官府和地主富裕。
佃戶是不可能富裕的,能混飽肚子,有一件不露腚的褲子穿,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一般來說,某一個地方富裕,就是集中了大量的達官顯貴,不可能人人富裕的。
要是真的人人都富裕了,誰來當佃戶?誰來當奴仆?
姬松常年跟在隆興圣皇帝的身邊,也算是有些見識的人了。
他很明白,沒有從天上憑空掉下來的財富,富人的財富,都是靠奴役其他人勞動成果得到的。
“哈哈哈……當然有佃戶,整個三陽郡,除了張青天,所有人都是他的佃戶。”
挑鹽的漢子哈哈一笑,看向姬松的眼神,就像城里人審視沒見識的鄉巴佬一樣。
“這……全都是佃戶?這怎么可能?”
姬松還是無法想象,三陽郡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張二茍把200多萬百姓,全都變成他的佃戶,想想就很瘋狂,換在其他地方,絕對是巨貪。
姬松懷著好奇的心理,沿著這條人工踩出來的小道,終于進入三陽郡地界。
他一進入三陽郡地界,就發現了不同之處。
第一感覺就是人很多,到處都是人來人往。
這些人全都紅光滿面,一看就是沒餓過肚子的。
來往行人身上,衣服雖然樸素,還打著補丁,但至少衣能蔽體,連小孩都有褲子穿。
看這種精神狀態與穿著,至少也跟擁有百余畝土地的小地主,差不多了。
沿途看到的那些村莊,都修建了磚瓦房,茅草棚極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