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救生艇有近七米長,兩米二寬,一米深,標準荷載在15到25人之間。最大可以裝載35人。但這只是理論上的數據。這樣的救生筏在近海或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倒可以安全漂行。但在風大浪高的大洋之上,就很危險。
我們在這三天中,數次被海浪擊中,小艇因為進水險些傾覆。
而且單靠劃槳,小艇航速也過低,每小時兩節的速度,要想駛到朱沃爾島上去,費時費力。
所以,我在來到這個島上時,就打算利用這里的資源,將這條船改造成一條帆船,這樣我們就可以憑借風力前行。速度可以快上四五倍,而且安全性也會高很多,另外我們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當然,改造這條艇可不是簡單的事。
因為需要加桅桿和甲板,這條船的重心也會變高。另外船體強度上也需要加強,否則風一吹,船就會被刮倒傾覆,或者被扯散架了。這可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我之前開過小帆船。另外,我從修理凱瑟琳的漁船過程中也了解了船只的構造。所以我對改造這條船還是胸有成竹的。
我需要在這條艇的下部加上兩條縱向的龍骨,用來配重并增強船的穩定性。另外,我還要把船體內隔成幾個封閉的艙室,用來裝載淡水和食物,以及用來供人員休息。
至于在舷邊加裝上一尺高的放浪板,在船尾加上升降舵板等,都是令這條船適合遠海航行所必備的。
我們的小艇上雖然有備用的船板。比如隔倉板,地板等都是可拆卸下來,用來修補船的木料。但要進行改造,這些木料遠遠不夠。
這個地區的島嶼和馬紹爾島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就是這里可以生長很高大的樹木。
這個地區的土著人做的獨木舟都很長。最長的有二十多米,可以載三四十人。小的也有四五米,可以裝載五六人。
這樣的獨木舟在大海中穿行,如同一條巨大的蜈蚣在水上飛,很是壯觀。
這和馬紹爾群島那邊至多可以做兩三人乘坐的獨木舟相比有很大差別。
所以,我才和馬努埃約定,要他提供木材給我。
“馬修先生,恐怕我們沒有那么多時間按您的方法去改造這條船的,不過,我有個方法可以讓您的艇很快就能適應航行。”當莫里斯聽完我的規劃后,沉吟著說。
我知道他在這個島上呆了幾天了,對這里的土著人很了解。
他既然說這里不宜久留,我也希望能快點走。所以我認真的傾聽莫里斯的建議。
他的建議很好理解。就是把我的艇做成像馬紹爾那邊的獨木舟一樣,在旁邊加裝一個舷外支架,用兩根翼梁連接起來,用來增加船的穩定性和浮力。
而他所說的“舷外支架”并不是普通的木片,而是用他和莎莉來時乘坐的小木船來替代。
那條兩米多長的木船是漁船上用來交通或者下海捕撈時用的。當時為了讓莫里森能快些去找到其他島嶼,我臨時在船上加裝了一根桅桿。也幸虧莫里森是個航海經驗非常豐富的土著航海家,否則一般人是駕馭不了這條小船的。
但這條小船還是在這個島附近傾覆并被島上的土著人打撈上岸。
莫雷阿村長為了留住莫里森父女,將這條小船占為己有,并禁止莫里森去碰。
但其實,這里的土著人根本就不會用這樣的小船,他們更喜歡自己的獨木舟。
莫里森的意思是讓我把那條小船要過來,和我的大艇用翼板連接成雙體船,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