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選擇了一個小島準備停泊過夜。眼尖的莎莉就指著島邊的水里喊,“飛機!”
我走到船頭看了一眼,見海底果然沉著一架日軍零式戰斗機。
這種“開門紅”也讓全船人都激動起來。
事實上,并不是我們幸運,而是特魯克軍港遭襲的時候,沉沒的艦只和被擊落的戰機實在太多了。據后來戰報統計,在這次代號“冰雹行動”的戰役中,日軍僅在戰斗中損失的戰機就達兩百多架,至于被擊沉在環礁內的戰艦和貨輪,更是達到六七十條,直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墓地。
所以,在之后的探索中,我們發現在很多島礁上,隨處都可以看到被摧毀的飛機坦克大炮等武器。
這架飛機的結構還比較完整,所以我決定立即下水去看看,看能不能撈到些能用的物件。
那個土著小伙子弗萊德也躍躍欲試。
莫里森把那條當做“舷外支架”的小船卸下來,我們三個劃著小船向那架飛機墜毀的海域劃了過去。
因為“冰雹行動”已經過去了數月,所以那架飛機上已經被海藻和淤泥覆蓋,很多魚兒在飛機殘骸中游來游去,把這架飛機殘骸當成了新家。
為了安全起見,莫里森先是讓弗萊德下去看看情況。
那個土著小伙子光著脊梁就像魚一樣潛入水里去了。
我們在船上看著他圍著飛機轉著游了兩圈,在飛機上翻找了一回,然后才鉆上水面。
他告訴我們,飛機艙室里有一堆人骨頭,但他并沒有找到什么“好東西”。
那堆人骨頭一定是日軍飛行員了。
看樣子他并沒有跳傘逃生或從殘骸里游出來,應該是入水前就被盟軍炮火擊中昏迷或死亡了。后來我才知道,這名日軍飛行員根本就沒帶降落傘!也就談不上跳傘了。
他的遺體很快就成了魚的餌料,被吃得只剩一堆骨架。
但我并沒有放棄搜尋。因為我發現這架飛機的兩翼上都帶著副油箱。
這種梭子形狀的副油箱是用航空鋁板制成的,有三米多長,直徑也有六十多厘米,里面可以裝載多大330升的航空煤油。
我們的救生筏雖然被我改造成了可以適應長途航行的帆船,但船內的設施還是極度缺乏的。
如果能夠把這兩個副油箱拆下來,我不僅可以利用這種輕便而又堅固的鋁板制作出小艇或者充當“舷外支架”,以代替笨拙的小艇,如果運氣好的話,也許我還可以搞到一些航空煤油。
要知道,我們在這一路上可是一直吃生食。夜晚也是摸著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大海上飄。
我太渴望能夠擁有個煤油爐子和防風提燈來升級我心愛小帆船了。
“莫里森,你陪我下去,看看能不能把副油箱弄下來。”我雄心勃勃的對我的土著朋友說。
接著,我們兩個跳下水向飛機游去。
因為有弗萊德打過前站,所以我們并不擔心會有什么危險。
我先是到飛機駕駛艙那邊看了一眼,飛機的舷窗已經破碎。一副骨架癱在座椅上。頭骨上還戴著航空帽。
當然,經過幾個月的浸泡,他身上的衣服都破爛了,但帽子上的眼鏡卻讓我很喜歡。這種可以遮擋強光的眼鏡對長期在赤道附近海域航行的我來說,十分適用。
我探進手去將他帽子上的眼鏡拽了出來戴在我自己頭上。
那個鬼子的頭顱也被我弄斷,掉到了機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