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箭歲月如梭,兩天轉瞬即逝。
考前白榆也顧不上別的,就是練字,主要還是速度。
畢竟速度是他看家本事,八股文比他更好的人多得是,但不會有人比他的寫作速度更快!
科舉第三關院試比縣試、府試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首先是有了專業的主考官,而不是由地方官兼任主考。
其次縣試、府試更像是大撒網式的海選,參考人數很多,在京城動輒有幾千人報名。
院試的人數就少多了,今年京城宛平縣的院試也就幾百人參加。
考生質量也更“精英”,可以說經過縣試府試二輪篩選過的考生,基本都有了秀才的水平。
當然,錄取率還是一樣感人,幾百個考生里能被錄取的可能也就幾個,最多十來個。
既拼實力,也拼運氣。
又因為考生人數也就幾百,所以不必啟動規模宏大的貢院,在縣學就行了。
把縣學所有堂口、廊下都利用起來,塞進去幾百個考生還是能做到的。
因為縣衙有人關照,白榆的考試位置安排在一處背陰的廊下。
既避免日曬又開敞通風,在初夏乃是最佳的福地。
凌晨開始搜身和進入考場,天亮后開始發放考題,一切都按部就班。
題目還是三道,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參加考試的白榆已經是個老手了。
所以他心里毫無波瀾,更談不上有壓力。
考試四步驟:看清考題,打開ai助手,輸入考題,開始抄寫。
夏天天亮的早,大概五六點考試開始,到了八點多,白榆就把三篇文章都抄寫完了。
這時候早晨還沒過去,別人還在吭哧吭哧為第一篇文章打草稿。
對于被知情人評價為“天下第一快槍手”的白榆而言,單純的考試過程就是這么簡單。
比較費功夫的事情,其實都在考場之外。
強忍著趴下睡回籠覺的欲望,白榆站了起來,這時候不能睡,要保證第一個交卷。
主考官、北直隸提學御史鄒應龍坐在縣學大門內的新搭涼棚里,看著白榆真的第一個走來交卷,又想到開考還不到一個時辰,瞳孔都快爆了。
又翻了翻試卷,完整無誤,確實是標準的三篇應題八股文,沒有格式錯誤。
鄒御史懷疑自己是不是失憶了,曾經提前告訴過白榆考題,但又忘了。
不然的話,完全無法解釋白榆不到一個時辰就把三篇命題文章寫完的事跡。
白榆低聲提醒說:“按照約定,我第一個交卷了,希望大宗師不要失約。”
鄒御史呆若木雞的目送白榆離去,忽然又想到一個問題。
如果錄取了白榆,以后怎么跟別人解釋自己真沒有給白榆開后門?
走出縣學考場,白榆咂摸了一下院試的滋味,感覺比縣試府試更簡單,一恍惚就過了。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院試主考官歷史名氣最大,更容易被自己拿捏把柄。
想到這里,白榆衷心的希望,以后考試遇到的主考官們一個比一個名氣大。
然后又過了三天,早晨時候,還沒搬家的白榆正在老屋里呼呼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