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錢指揮覺得,兵部這地方呆不下去了,拖著信口開河的白榆就往外走。
一邊走著,錢指揮一邊埋怨說:“你什么時候才能學會謹言慎行,都惹出多少禍事了?”
白榆答話說:“還不是為了讓你兼任把總,不得不先下個餌。”
兩人剛走出各部所在的青龍街,就聽到背后有人喊道:“白百戶請留步!”
轉頭看去,卻見一個雜役跑著追了上來,又對白榆說:“大司馬請白百戶上堂說話!”
白榆低聲對錢指揮說:“看,魚上鉤了吧?”
而后白榆跟著雜役回了兵部,錢指揮不放心,守在兵部大門等待。
一直到兵部內院正堂,白榆朝著楊博楊大司馬行了個禮,口稱晚生。
跟平民百姓和底層人物打交道,白榆喜歡用武職身份;官員打交道,白榆喜歡用士子身份,能少很多麻煩。
主打一個靈活切換,畢竟出門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給的。
楊大司馬這時才五十二歲,在六部尚書這個級別的大臣里,已經算是少壯了。
主要是楊大司馬入行早,二十歲就中了進士,別人熬三十年可能就六七十了,楊大司馬才五十出頭。
“不知大司馬有何指教?”白榆問道。
楊尚書微微一笑,回應說:“你明知故問,天下第三和天下第四說話,就不要裝糊涂了吧?”
小閣老嚴世蕃評過天下四個聰明人,第三就是楊博,白榆靠著贏學成了第四。
白榆忽然覺得,楊博能當第三確實也實至名歸。
此人知道第三和第四的梗,看來也是見過嚴世蕃并深入交流過。
能安全取代嚴黨人物當兵部尚書,和嚴黨相處平穩,但又不依附于嚴黨,楊大司馬這功力不同凡響。
于是白榆就拿定了主意,跟這種人打交道,就不能比拼功力,應該利用信息差優勢,直接降維打擊就好。
而后白榆很嫻熟的張口就說:“地圖火器戰車陣,虜情動態全分析,腿收一下......啊不,你看一下?”
楊尚書的手剛摸到茶盅,頓時僵住了,現在的小年輕這么直接的嗎?
一點寒暄客套、兜圈子、打機鋒的拉扯都不來?
沒想到更直接的還在后面,白榆繼續說:“聽說大司馬不同意錦衣衛官兼職京城巡捕營,你看上面說的這些能不能換得大司馬同意?”
楊尚書忍不住問道:“你與別人談事,都是這樣談的?”
白榆一句多余的話都不帶講的,“能換就換,不能換就算了。”
楊尚書也認真起來,今年的“防秋”是他這個新兵部尚書所遇到的第一項重大工作。
如果干不好,就沒有以后了,在這方面嘉靖皇帝非常缺乏耐心。
“你確定,酋首俺答的主力仍然會遠離西北方向的老巢,跑到東北方向的薊鎮、遼東鎮一帶入寇?”楊尚書嚴肅的問道。
白榆簡單的答道:“其一,北虜名義上的宗主大汗小王子已經東遷,俺答需要向小王子示威;
其二,俺答的兒子紛紛成年,他需要更多的領地分封,那就不得不遠離老巢。”
跟楊博這種聰明人說話不用啰嗦,稍微點幾句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