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石糧食,經過兩千八百鄯州軍的搬運,不過兩個時辰便裝上了車。
“果毅,那我就先帶兩千馬步兵去之前的營盤休息了,明日出發回鄯州。”
尚摩鄢策馬而來,對劉繼隆恭敬行禮。
劉繼隆聞言頷首:“路上注意安全。”
“是……”尚摩鄢點了點頭,隨后看向了劉繼隆身旁的尚鐸羅。
眼神示意后,尚摩鄢調轉馬頭離去,而尚鐸羅則是對劉繼隆作揖道:
“果毅,節度使讓我帶兵跟您東略后,把牧群換了糧食再回鄯州。”
“我知道,你們不用擔心,早些入城休息吧。”劉繼隆交代道:
“我估計得忙大半個月,等這群百姓的事情都解決了,便是我們二次東略涼州之時。”
“是!”尚鐸羅還是很享受與劉繼隆作戰的。
在尚婢婢帳下打仗,尚婢婢經常要他出謀劃策,可他并不擅長這些。
反倒是跟劉繼隆打仗,劉繼隆常常在戰前就有了規劃,他們只需要執行就行。
除此之外,劉繼隆對兵卒也是極為大方,例如上次東略涼州時,他們繳獲了不少銅錢,但劉繼隆大手一揮就讓他們自己分了。
事后,劉繼隆還讓崔恕給東略的將士每人發二石米,羊一只。
只可惜這些犒賞在返回營盤后,都被尚婢婢以糧草不足為由充公了。
如今尚婢婢遠在鄯州,而自己成了鄯州軍在山丹的頭領,他有自信把隊伍帶好,辦好劉繼隆交代的差事。
因此,當劉繼隆讓他帶人去休息的時候,他便不假思索的帶著八百鄯州精騎入城休息了。
這八百鄯州精騎,有四百多人是拓跋懷光的舊部。
尚婢婢也不知道怎么勸說的拓跋懷光,總之他最后還是將這四百多甲兵精騎交了出來。
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劉繼隆沒有回衙門休息,而是坐在了城門的棚子,等待戶籍統計結束。
在他的注視下,五千多口鄯州漢民被登籍造冊,結束后便會有人按照他們的人口大小給予糧食,并帶著他們前往城內的屋舍入住。
山丹城內的屋舍經過修葺和修建,早已能夠容納上萬人,因此突然涌來五千余人,也并不會超過它的上限。
“真的給糧食了!”
“這得有三斗吧?”
“肯定有三斗,一個月竟然給三斗米啊?”
黃昏下,后方排隊的百姓紛紛眼熱看向前方領到米的百姓。
“大人每月給米三斗,小孩二斗,都不要擠,好好排隊!”
城門處,崔恕令塘騎來回通知,這才讓隊伍稍微安靜了些。
以山丹曾經的標準來說,成人一個月三斗米并不算多。
不過為了以防存糧被吃光,劉繼隆還是定下了這個較低的標準。
如果事后還有足夠多的糧食,那到時候再提高也不遲。
在他這么想的時候,天色也越來越暗,直到后來需要點火把、擺油燈的時候,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饒是如此,城門外卻還是有近兩千百姓還在排隊。
沒有辦法,就連劉繼隆也親自上陣開始登籍。
他們從酉時(17點)一直忙碌到亥時(21點),整整兩個時辰才將所有鄯州漢民重新登籍造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