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渭自然也知道劉繼隆的心思,因此他開門見山道:
“這折沖都尉的官職,必然是劉折沖你所任,但其余官職就說不定了。”
“此次東略涼州大捷,殺傷番和、嘉麟甲兵已超半數。”
“一時之間,這兩座城池兵馬銳減,城內空虛。”
“盡管攻城掠地還有一番難度,可嘉麟、番和兩人口數三萬有余,牧群十余萬,頂得上甘肅二州富庶。”
“瓜沙那邊,過去幾個月都在爭吵是東略還是西進,原本眾人都覺得西進更為妥當,可隨著你東略涼州大捷,番和、嘉麟如眼前肥肉,不吃不作罷。”
“如此一來,瓜沙的風向便要倒向東邊了。”
“風向東倒,節度使與張刺史自然喜聞樂見,但作為東進門戶的山丹,也將會成為各方角逐的戲臺。”
“縣令、縣丞、縣尉、主薄等官職不是遙領就是兼任,亦或者空缺。”
“此前山丹危險,故此所有人避之不及,而當下山丹風頭正盛,劉折沖覺得會如何?”
李渭說罷,不等劉繼隆開口又繼續補充道:
“雖說劉折沖將山丹經營的鐵板一塊,可若是西邊調入數十名直白,將這四個主官位置補缺,那劉折沖你又該如何?”
隨著他將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說出,劉繼隆也有些不淡定了。
雖然他一直積極開辦掃盲班,但說到底速度太慢了。
他一直想著占據一座城池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手上班底不足以他掌握一州之地。
對于涼州,他一直將其當成自己的跳板,而非妄想占據涼州。
涼州這一地方,注定是張議潮或張淮深所節制的地盤,而自己想要掌控一州,只能往岷州、洮州發展。
只要潛心發展幾年,有了能夠治理數州的班底,那他再收復岷州四周的六州之地,從山丹招撫難民與盜匪,便能控制整個隴南地區。
再往后怎么做,他還沒有細想,因為拿下涼州才是他計劃開啟的鑰匙。
倘若有人阻礙他收復涼州,那便是他的敵人。
因此在收復涼州這個問題面前,誰能幫他,誰就是他的朋友。
李渭的話十分明顯,所以劉繼隆也沒有裝傻充愣,而是將酒杯放下,沉著下來:
“李別駕覺得我現在應該如何?”
“呵呵……”李渭輕笑,心里卻重新審視起了劉繼隆。
此前他看劉繼隆不順眼,因此劉繼隆身上盡是缺點。
可如今雙方要合作,劉繼隆身上的優點便閃閃發光了。
別的不提,單說他成長的速度就令人咋舌,更別提當下的人情世故了。
“我會向敦煌上報你在山丹治理的功績,若是這還擋不住有心人,那我會自請來山丹坐鎮,不再遙領縣令。”
“不過你放心,山丹一切還是以你為重,只當我來此地享兩年清福。”
“只是東略涼州這件事上,我希望劉折沖也能好好支持我。”
李渭的話讓劉繼隆皺眉,他一開始并未想清楚,但幾個呼吸后他便知道了李渭的意圖。
說到底,李渭這一脈只是主家的庶脈,而隨著主家壯大,庶脈日后肯定要出走為旁系。
李渭所想的,便是依托職位之便,加上自己的舉薦,從而在涼州站穩腳跟。
屆時,沙州李氏雖然還是主家,但沙州說到底也不過二萬余人口。
反倒是涼州李氏只要發展不出錯,不管怎么看,前景都比沙州李氏要好。
想通之后,劉繼隆沒有猶豫,而是果斷為自己酒杯斟酒,隨后舉杯看向李渭。
李渭見狀一笑,沒有過多言語,舉杯與劉繼隆相碰各飲。
兩方的合作就此達成,至少在收復涼州全境前,他們的合作穩固如山。
對此,他們都不相信會有什么差錯。
瓜沙那邊即便再利益熏心,也能看出劉繼隆是收復涼州不可或缺的一環。
沒有了他,換上旁人,不一定能打出涼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