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八月,當鐘鼓之聲在長安宣政殿外回響,宣政殿臺階之下,已經換上從五品官袍的張議潭抬頭仰望宣政殿,心里百感交集。
他從靈州一路趕赴長安,路上見到了太多太多事情,也明白了為何悟真會不對大唐抱有期望。
災荒、兵亂、吏治腐敗……
那些經歷不斷在張議潭腦中閃過,使得他原本堅定的信念不斷瓦解。
可是河西離不開大唐,而他也必須為河西求得援軍。
“宣,沙州長史張議潭入殿!”
當宦官的聲音從高臺傳來,張議潭整理了心情,一步步走上了臺階,來到了宣政殿門前。
隨著他走入殿內,滿朝文武紛紛朝他投來了目光。
頂著群臣的目光,張議潭雙手呈著張議潮的手書,一步一步走到了臺下。
“臣沙州長史張議潭,奉沙州節度使張議潮之令,入朝獻捷……上千萬歲壽!”
“平身賜座……”
“臣謝恩!”
高臺上,李忱的聲音悠悠傳來,而張議潭也緩緩起身,待宦官在他兩腿之間放好月牙椅后才安心入座。
宦官將他手中張議潮手書接過,走上高臺后遞給了李忱。
李忱將手書拆開,一目十行閱入眼底,臉上喜色漸漸藏不住。
“張長史,便由你將捷報告訴殿上諸位吧!”
“臣領命……”
李忱有意將捷報內容搞得隆重些,而張議潭也自然配合。
他雙手作揖,隆聲開口道:“大中四年四月,沙州節度使議潮發兵略定瓜、伊、西、甘、肅五州。”
“九月,鄯州尚婢婢來投,議潮揮師東進,甘州刺史張淮深率兵擊論恐熱,獲蘭、鄯、河、岷、廓五州圖籍。”
“此十州與沙州,共十一州圖籍皆由臣護送至長安,如今便在宣政殿外!”
他的聲音不算大,可對于群臣來說卻振聾發聵。
如若張議潭所說為真,那河西大半已然收復,只剩隴西、隴南一隅之地了。
一時間,群臣都不自覺挺直了脊背,而李忱更是滿意掃視群臣。
“張刺史收復河湟十一州,實乃我大唐幸事!”
“自此之后,河湟之地盡入我大唐之手,隴西等地番賊不過疥癩之患,何足懼哉!”
李忱雖然這么說,可話里話外卻沒有提到封賞的問題。
張議潭聞言作揖:“陛下,臣等雖收復十一州之地,可重鎮涼州、渭州尚未收復,請朝廷賜河西節度使旌節,派兵馳援河西!”
“……”聽著張議潭的話,李忱隱晦皺眉,殿內的令狐綯、裴休等人紛紛心里一緊。
好在李忱沒有發作,微皺的眉頭很快舒展,他佯裝大度:
“呵呵……張長史莫要著急。”
“出兵河西一事,需要等朕與群臣商議,并非三言兩語間就能定奪。”
“你先退下休息,朕不日再傳喚你。”
張議潭還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諱,只是欣喜叩首:“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