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
北方雖然也有高山,但主要還是以平原為主,哪怕有山脈阻隔,卻也是長坡大川,一覽無余。
因此,北方放哨只需要塘騎,行軍嚴謹卻也可以大開大合。
相比較下,南方則是山川險峻、谷道狹長、水道縱橫……各不相同。
正因如此,地形更偏向南方的隴西,也更適合南方的行軍打仗。
由于山川較多,地勢狹長,容易遭遇伏擊,因此隴西的塘兵除了騎兵外還有步兵。
歸義軍的塘兵主要是塘騎,每塘一伙,每伙十余騎,根據大軍規模從十余塘到數百塘不等。
可到了隴西后,現有的塘兵形式必須做出改變,原本的十余騎為一塘,必須改為十騎兵加十步兵為一塘,并且都要用善于攀爬的兵卒組成。
但凡遇到山地險峻、騎兵上不去的地方,就由步兵拿著塘旗爬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處都不能錯過。
沒有問題后,步塘就舉著旗幟立定在那,然后塘騎奔馬回軍匯報,軍隊就前進到步塘立定的地方尋找寬闊平坦地方,駐扎列陣警戒,然后塘兵們繼續向前搜索,就這樣一直到出了山谷為止。
要是查出異樣遭遇伏兵,步塘遇害或搖旗,馬兵亦迅速奔回軍中報警,然后主將依山形布置軍隊列陣迎敵。
步塘如果沒有遇害,可以允許隨意逃脫暫不回營,一直等到大戰結束再返回,而將領也當給塘兵記功。
單是這驅使塘兵的手段,就足夠劉繼隆他們學一段時間了,更別提大軍行軍了。
在河西時,精騎基本拱衛左右,輕騎放外做哨騎,但去了隴西后,由于官道狹長,地形崎嶇,因此行軍也很有講究。
正常最先出營的是各部騎兵,因為騎兵速度快,出營后迅速前進到距離營地二三里的地方,然后停止立定,擺好隊列后開始警戒。
隨后,步兵各部按照位置方向遠近依次出營,在距離營地二十步距離四面列陣警戒,最后是輜重隊出營。
大軍全部出營后,順序又發生了變化,步兵收陣越過騎兵走在最前面,然后騎兵護衛帶領輜重隊,與步兵保持兩里的距離行軍。
要是大雪天,那就騎兵在前踏雪開道,步兵在后跟隨。
類似劉繼隆喜歡的急行軍奇襲敵人,放在河西這種地方沒什么問題,但放在隴西那種地形復雜的地方,頗有種賭博的意思了。
針對這些,尚鐸羅一直說到入夜,直到曹茂詢問是否傳菜,眾人才回過神來。
“倒是沒想到去隴西打仗還有這么多說法……”
“這我們得學學,別去了隴西被番賊教訓,那可就丟臉了。”
“得學啊……”
“老尚,今晚我去你那里睡!”
“還有我!”
“我也……”
回過神來,張昶他們紛紛開口,顯然收獲了許多經驗與知識。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劉繼隆都學到了許多知識。
與此同時,他心底也萌生了一種想法,所以不免開口道:
“尚鐸羅說的這些都很有用,是行軍打仗中很實用的知識。”
“等到了蘭州安定下來,我準備繼續開辦掃盲,掃盲的同時,也可以將這些知識編撰成書,交給下面的將士們學習。”
劉繼隆的話讓尚鐸羅受寵若驚:“我這也只是多年經驗所得,這編書……我……”
“沒事,你與我多說說這些,我編寫就是。”劉繼隆輕笑安撫他,隨后目光掃視眾人道:
“明日大軍開拔,如尚鐸羅所說一樣,我們的行軍和塘兵得變一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