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直方?天平軍?”
五月初,隨著李儀中派人從廣武送來消息,劉繼隆這才得知了張直方率三千天平軍即將入駐姑臧的事情。
他詫異的不是張直方和天平軍,而是天平軍的數量。
歷史上天平軍入駐涼州的數量,肯定沒有眼下他所知道的那么多,因為他記得是兩千還是兩千五,并且都是新卒。
因為都是新卒,所以一開始他們并未能入住姑臧,而是和歸義軍分治涼州。
眼下歸義軍成了河西軍,勢力比歷史上還要大,所以朝廷為了應對,只能增加了入駐涼州的兵力。
只是不知道,這次的天平軍是新卒還是老卒。
天平軍是平盧軍中分出一支兵馬,戰力雖然不如平盧軍時期,但也算是山東精銳。
歷史上嗢末入侵后,他們應該是和嗢末達成協議,共治涼州。
不過由于嗢末部眾眾多,天平軍最后被嗢末所同化,至五代時期,兩千多名天平軍只剩幾家通婚的漢人還能說官話,其他人都只會說番話了。
這般想著,劉繼隆卻被張昶他們的叫罵聲喚醒了。
“娘賊的朝廷!亡我河西之心不死!”
陳靖崇罵的還算文明。
“他娘的頭,張節度使不會同意他們入駐吧!”
馬成比較擔心天平軍入駐涼州。
“我要是索勛,我就設伏把他們弄死在隴道里!”
張昶就比較沖動了,如果河西按照他所說的辦,那和造反無異了,索勛也不會有這個膽子。
尚鐸羅、厝本、鄭處等人也跟著叫罵,但基本都是在三人框架下謾罵。
劉繼隆倒是沒有很著急,因為他知道張淮深不會退步,所以他更擔心的是北邊的嗢末、回鶻。
“刺史,您就不著急嗎?”
李驥忍不住詢問劉繼隆,其余眾人紛紛閉嘴看向他。
面對他們的疑惑,劉繼隆搖頭道:“這個張直方我沒聽過,想來不是什么厲害人物。”
“至于那三千天平軍雖然強橫,可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我們在涼州有甲兵七千,完全可以壓制他們。”
“我現在擔心的,是王景之返回敦煌后,敦煌那群混賬的反應。”
“如果他們如野狗般涌入涼州,加上朝廷挑撥,那小張節度使就危險了。”
“另外我擔心朝廷扶持了回鶻和嗢末,如果真的如我猜想的那樣,整個河西都可能陷入危險之中……”
他話音落下,眾人面色一變。
“扶持回鶻和嗢末,朝廷要真的這么干了,和畜牲有什么區別?!”
“這……至尊會同意他們這么做嗎?”
敢出聲的沒幾人,張昶和馬成是為數不多的兩人,其余人都保持著沉默。
“你們啊……還是太小看那位至尊了。”
劉繼隆搖頭嘆氣,李忱畢竟是皇帝,即便他對歸義軍不錯,那也是局限在歸義軍沒有收復涼州的情況下。
如今歸義軍收復涼會蘭三州,并且一直請表河西節度使旌節,李忱自然不可能和此前的態度一樣。
河西節度使旌節是賜下來了,但代價卻是要以拆分河西軍為交換。
面對歸義軍這種自發起義并收復失地的勢力,除非是李世民那種十分自信的皇帝,不然絕大多數皇帝都會提防著他們。
畢竟白手起家拉起的勢力,往往都有著爭霸的資格。
雖然大唐還不是一碰就塌的局面,可小心駛得萬年船,李忱自然不會放心河西。
拆分河西,隨后一步步拉攏分裂的河西,最后把他們換成自己人,這應該是李忱的手法。
只可惜,他沒有他爹唐憲宗李純的手段,他始終是玩不轉這套。
經過他這么一通亂搞,河西內亂只是時間問題,自己必須得抓緊收復河臨渭三州,壯大自己的實力才行。
不過河西內亂對自己也有好處,如果河西內亂,自己也有可以名正言順的北上收復失地。
加上張議潮、張淮深看清了唐廷的面目,恐怕也不會愿意和唐廷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