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上,一名身穿道袍的道士在此就等,而崔鉉見到他后,忍不住頷首道:
“至尊已經有了想法,現在就看你們了……”
“崔相放心,我已經安排妥當。”五旬道士頷首安撫。
見狀,崔鉉便命人驅使馬車前往了皇城。
一個時辰后,大明宮內如往年般擺駕太廟。
李忱帶著自己的子嗣前往太廟,前去祭拜自己的父皇李純。
作為開創元和中興,將兩淮及淄青藩鎮壓服的人,唐憲宗李純在百官之中口碑極好。
正因如此,李忱也常常經營他和李純的父子親情。
昔年唐憲宗為宦官所害后,以梁守謙、王守澄的宦官擁護李純第三子李恒為新帝。
此后的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都是李恒的兒子。
李忱即位后,多次表態視李恒一脈四朝為偽朝,而自己才是李純所喜愛之皇子。
為了營造這種父慈子孝的感情,許多大事上,李忱都會在李純的牌位前禱告、卜卦來決定,以此向外昭示自己才是李純選定的正統皇帝。
不多時,車駕抵達了太廟,而李忱則是帶著自己喜愛的夔王李滋走入太廟之中。
至于作為長子的鄆王李溫和其余皇子,則是被留在殿外等候。
“四郎,向你阿翁行禮吧。”
李忱看向李滋,眼神透露著慈愛。
李滋長得粉雕玉琢,眼睛更是黑白分明,十分明亮。
眼見父皇讓自己行禮,他立馬就聽話的朝唐憲宗李純的牌位行禮上香。
待他站起來,李忱這才將目光投向牌位,畢恭畢敬的稽首上香,并在心底默念白敏中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一職的事情。
他拿起卜卦所用竹筒,不多時便搖晃出一根寓意不錯的長簽。
見狀李忱滿意頷首,隨后帶著李滋走出殿宇,臉色平常的看向鄆王李溫。
李忱有子十人,但活到如今的只有七人,其中李溫為最長。
二子、三子皆已去世,唯有四子最得他喜愛。
李忱好幾次想過立李滋為太子,但又考慮到李溫是長子,擔心違背嫡長制而導致自己形象不佳,所以遲遲沒能立下太子。
因此面對李溫,李忱是又惋惜,又不喜。
“進去行禮吧。”
他語氣復雜,李溫聞言作揖,隨后小心翼翼的帶著幾個弟弟入殿行禮。
瞧他那唯唯諾諾的模樣,李忱只能無奈搖頭,隨后帶著李滋先一步離開。
翌日,崔鉉的奏表得以通過,時任同平章事、兼邠寧節度使的白敏中并未被召回長安,而是改任成都尹、兼劍南西川節度使。
與此同時,裴休急調四萬疋絹前往隴州,并派薛逵、高駢、王宗會為天使,押送囚犯及犒賞前往渭州。
劉繼隆得知這一切的時候,已經是三月初了。
“朝廷給我們送人口和犒賞?”
隴西田間,劉繼隆身穿冬衣,手拿經他改良的鋤頭,一臉疑惑的從陳靖崇手中接過文書。
在他身后是一片已經長出二尺高的小麥,而更遠的地方,則是正在驅使耕牛,開墾土地的百姓。
劉繼隆簡單看完這份從秦州送來的文書,雖然不知道朝廷為什么這么大方的給自己送來三千六百多口人和四萬匹絹,但他臉上笑意卻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