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城不大,周長不過三里多一些,因此在劉繼隆洗漱更衣的時候,城內的商賈便應征來到了衙門正堂。
隨著劉繼隆走出,尚鐸羅與耿明、斛斯光、李驥、王思奉等人與十余名商賈先后起身。
“你們不用緊張,我今日設宴,主要是想說說井鹽生意的事情。”
劉繼隆抬手安撫眾人,隨后走到主桌主位入座。
見他入座,眾人先后入座,而劉繼隆也開口道:
“你們和黎壊的生意往來,我都看過了,沒什么問題。”
“如今我來了,生意還是照做,此外我們之間的生意,我希望不僅僅局限在井鹽上。”
劉繼隆開誠布公的交談,這讓諸多商賈面面相覷,似乎沒想到劉繼隆竟然這么講規矩。
若是換做河朔、兩淮和關內道的那些牙將、節度使,恐怕早就趁機威逼,壓根沒有利誘這一說。
“使君是想讓我們做隴西的牙商?”
一名商賈小心翼翼詢問劉繼隆,而他的這話讓諸多商賈精神一振。
自安史之亂開始,朝廷錢糧不足,不得已讓各鎮“回易獲利”,自謀軍餉。
正因如此,各鎮為了自謀軍餉,只能自己著手做生意。
一開始,各鎮負責商貿活動以及邸店經營的是一些低級軍將,即所謂“回易小將”“回圖軍將”等。
他們擁有相應的職銜,并在回圖務長官指揮下逐利而動,足跡遍布飯藩鎮轄境內外。
如昭義軍較為知名的軍將“青陟霞”,其人在大中年間被昭義軍使府委任“回圖軍將”,先后負責昭義軍在淮南、兩浙、劍南等道貿易。
這種情況,一開始主要在北方,但隨著時間推移,南方各鎮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只是軍將畢竟是軍將,做生意畢竟不是他們的本行,因此盈虧是很難保證的。
許多軍將因為經營不善,虧損了本鎮錢糧,還未返回本鎮,便遭到拘捕。
正因軍將理財的能力不行,因此許多藩鎮另辟蹊徑,從民間招募、署任善于做生意的商賈,授以本鎮軍職后,派遣他們前往本鎮境外經營生意。
劉繼隆想做的,就是招募這些私鹽販子,為隴西軍經營生意。
盡管他已經任命陳瑛在秋收結束后,北上關內道販賣麻布,但陳瑛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單薄,遠不如拉攏這些私鹽販子來的實際。
“承蒙使君不嫌棄,山南西道俞從暉愿為使君分憂!”
“劍南道王燾,愿為使君分憂!”
“山南東道任澤,愿為使君分憂!”
“山南東道吳……”
一時間,這些私鹽販子先后表態,皆愿意在劉繼隆麾下擔任軍職,成為隴西軍的“回易小將”。
聞言,劉繼隆頷首道:“諸位放心,凡是愿意在我軍中任職者,我軍中所有生意都能接觸,井鹽只是冰山一角罷了。”
“冰山一角?”諸多商賈偶然聽到這個新詞,不免覺得新奇。
雖然他們從未接觸過冰洋,更不知道海上冰山,但他們將劉繼隆口中的冰山一角理解為雪山一角。
“明年開始,我軍中的挽馬、乘馬、羊群及麻布、炒茶等生意都會陸續授予諸位經營。”
“眼下我們先促成鹽井城中那兩千余擔的井鹽生意,隨后我會授予諸位隴西軍的魚符,以此來證明諸位身份,免得被地方不長眼的小吏盤剝。”
劉繼隆說著,不等眾人反應過來,便目光看向李驥:“李驥,把我們帶來的炒茶拿出來些,給諸位看看。”
“是!”李驥應下,隨后派人去取炒茶。
河臨渭三州雖然不適合種茶,但河州鳳林縣卻有數十畝茶園。
產量雖少,但足夠隴西軍中將領日常飲用。
當然,劉繼隆若是要以炒茶為賣點,那自然要獲取產茶地的,而這個地方就是岷州、宕州和武州等地。
這其中,岷州產茶最多,品質最高,其次是宕州和武州。
吐蕃自從獲得三州后,便有了穩定的茶葉來源,而如今他們將是劉繼隆的囊中之物。
在他思考的同時,李驥也將他們帶來的炒茶分給了這十余名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