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午后,隨著劉繼隆率百余精騎抵達鳳凰山中的火藥廠時,但見此處石堡拔地而起,內里敲打聲不斷。
石堡周長三百步,堡墻高一丈,厚一丈七尺,堡門僅一處,有五十名甲兵輪值看守。
“節帥!”
見到劉繼隆到來,門口的甲兵行禮作揖,劉繼隆頷首寒暄幾句后,便把甲兵留在門外,僅帶兩名精騎走入堡內。
石堡內的屋舍都是沿著城墻根建造,中間則是一座占地數畝的院子,院門有甲兵看守。
劉繼隆走入院內,當即召來火藥廠的署丞。
“節帥!”
火藥廠的署丞為正八品,擔任署丞之人是曾為山丹老卒的陳濟通。
陳濟通在收復臨州時被番軍削去了兩根指頭,就此落下殘疾。
河臨渭三州收復后,劉繼隆便讓他擔任火藥廠的署丞,變相拔擢五級,從正九品下的隊正,擢升為正八品上的火藥廠署丞。
“近來怎么樣,傷口陰雨天還會不會疼痛?”
劉繼隆下馬后便詢問陳濟通身體情況,這讓陳濟通心頭一暖,連忙笑道:“就是酸酸的,不疼!”
“好。”劉繼隆拍拍他的肩,隨后與他往院內走去。
院內,許多工匠在院中搗碎硫磺,不遠處的屋舍里堆滿了從岷州開采而來的硫磺礦石。
“這院子有三處,每個院子都隔開,分別搗碎木炭、硝石、硫磺。”
“末將按照您交代的,把這些東西分開儲藏,現在就可以取用。”
陳濟通介紹著火藥廠的一切,并帶著劉繼隆去看了三個院子倉庫內的木炭、硝石和硫磺。
“你派人取兩斤硝石、四斤硫磺、六斤木炭。”
“記住,三樣東西分別用竹筒裝好,另外取一個剛好能裝入十二斤沙土的竹筒。”
劉繼隆吩咐陳濟通,陳濟通連忙讓人去做。
鳳凰山內有竹子,陳濟通還命人移植到了石堡附近,想要獲取竹筒并不困難。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陳濟通便把所有東西準備好了,而劉繼隆又讓他取來兩尺長的麻油燈芯。
隨著一切準備好,劉繼隆帶著陳濟通和這些東西離開了火藥廠,沿著小路往山里走去。
眾人走了七八里后,劉繼隆勒馬停下,來到一處石壁面前,用手拍了拍石壁:
“把這里鑿開,要足夠放得下那個大竹筒。”
“是!”
兩名精騎翻身下馬,在眾人注視下,上前用鑿子在石壁上開鑿口子。
與此同時,劉繼隆在地上鋪設麻布,小心翼翼的將竹筒內的粉末倒出來,攪拌好后,將燈芯放入大竹筒內,將粉塵倒了進去。
兩刻鐘后,兵卒鑿出了足夠放入大竹筒的口子,而劉繼隆也將竹筒固定在了口子之中,隨后點燃了那冒出一尺左右的燈芯。
點燃引線后,他急忙騎馬跑回隊伍:“走!”
他帶人后撤數十步駐足,耳邊只聽見那處石壁發出“嗤嗤”聲……
“砰!”
“嘶鳴!!”
一道悶響傳出,煙霧升起的同時,似乎還有著什么碎裂垮塌的聲音。
馬匹受驚,不停嘶鳴著,而精騎們也竭力拉拽安撫著馬匹。
“這威力不太行啊……”
煙塵還未散去,可劉繼隆卻眉頭緊皺。
前世幼時,他老家時不時能聽到山里的開礦聲。
每當山里炸礦的時候,那聲音都能傳出好幾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