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軍不用擔心,我家使君想要參軍名氣不假,但也不會將參軍閑置,不然也不會擢授臨州別駕的官職。”
王燾勸說著李商隱,李商隱自然也明白。
別駕為州刺史的佐官,怎么可能被閑置,必然是要做些事情來證明自己價值的。
想到這里,李商隱對王燾作揖道:“此事,某還需要與柳刺史商議才能安心離去。”
“自然自然!”王燾眼見李商隱動心,連忙笑呵呵應下,隨后對兩名家仆道:“把禮物帶進來。”
“是!”兩名家仆聞言應下,不多時將乘馬與禮物帶了進來。
隴右的乘馬十分健壯,李商隱見了,自然是十分歡喜的。
若不是他的院子太小,又坐落縣城中,他都想上去試一試這隴右大馬的感覺了。
“禮物我便收下了,待我有了消息,不知往何處尋您?”
李商隱對王燾作揖,王燾笑道:“城中三仙樓便能尋到我。”
說罷,二人又寒暄幾句,最后才分別離去。
王燾回了三仙樓,而李商隱則是去了東川衙門。
如今柳仲郢還沒走,李商隱這個跟前紅人也無人敢為難。
不過柳仲郢回京在即,等柳仲郢走后,李商隱也就人走茶涼了。
這般作想的時候,李商隱便來到了內堂,見到了如今六旬的柳仲郢。
“見過使君……”
“義山前來,可是想好了鹽鐵推官一事?”
見到李商隱,柳仲郢心底惋惜他懷才不遇,表面卻展露笑臉,生怕刺激到李商隱。
李商隱聞言頷首,隨后又搖頭道:“使君對下官甚厚,然而衙門之中有無數眼睛盯著這個官位,下官卻不敢受。”
“唉……”柳仲郢忍不住嘆氣,李商隱也趁機遞出劉繼隆的書信。
“此為隴右觀察使劉繼隆派人所送書信,想要請下官前去隴右擔任臨州別駕。”
接著,李商隱又把王燾的話也說了一遍,想看看柳仲郢有什么看法。
對此,柳仲郢卻沉聲笑道:“這是件好事,你大可放心前往隴右。”
“朝廷那些人,老夫心里清楚,他們雖然不想看到隴右有強藩,但卻又下不了決心動兵。”
“你此行去隴右若能施展才學,為至尊所見,日后說不定能憑此調你回京擔任要職。”
“即便朝廷對你置之不理,你也能在隴右一展所長,平步青云。”
柳仲郢對李商隱的才學還是很滿意的,李商隱雖然深受令狐楚喜愛,但他卻能看清李德裕新政對大唐的好處,而不是像其余牛黨之人,一味攻劾。
單說這點,李商隱還是有一定遠見的。
光憑這點,李商隱即便去了隴右,也不會寂寂無名。
他缺的只是一個機會,而隴右能給他這個機會,不去才是真的浪費。
李商隱顯然也知道自己缺一個機會,因此他才不想放棄這個機會。
他蹉跎半生,如今四十有二,又還能有幾年好活?
若是他不抓住這個機會,日后世人便只知道他李商隱筆下詩詞,卻不知他也有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