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利州有七千余口馬等待進入隴右,興州也有三千余口馬同理。”
“節帥上次所付黃金,大多都打點光了。”
楊知溫又給劉繼隆帶來了上萬人口,不過壞消息是之前所付的黃金已經花光。
對此,劉繼隆倒是并不擔憂,而是詢問道:“不知道內饑民,還有幾何?”
“這個嘛……”楊知溫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才作答:
“道內饑民數量難以統計,光三川之地便有數萬口,如今招撫大半。”
“此外各州亦有饑荒落草者,各州衙門都在招撫,希望他們前來隴右謀生。”
楊知溫沒有回復具體數量,但給劉繼隆營造了一種還有許多的感覺。
劉繼隆很清楚,如果山南西道有足夠的饑民,封敖與楊知溫及山南西道的官員,都會為了自己所出的錢帛而想辦法遷徙饑民。
即便沒有饑民,他們也會創造饑民。
因此只要他能出得起錢,饑民就是可再生資源。
“高長史,把州庫中的黃金調來吧。”
劉繼隆吩咐高進達,高進達聞言頷首,隨后派人去調黃金去了。
這些黃金,本來是劉繼隆為了日后賄賂朝中官員或宦官而留下的。
現在看來,只能先用作口馬貿易,等日后隴右強大了,再想辦法弄些黃金來也不遲。
眼見劉繼隆還有足夠的錢財,楊知溫臉上的笑容也更為豐富了。
不多時,十余名甲兵挑著箱子前來,數量比上次還多,足有九口箱子。
跟隨而來的直白遞出一張條子,高進達看后對楊知溫說道:
“楊參軍,此處有黃金一萬八千兩。”
“好說好說……”楊知溫笑著點頭,隨后對劉繼隆作揖道:
“請節帥命人將黃金押往寅賓館,某明日出發時帶回興元府便可。”
“好!”劉繼隆應下,高進達當即命人把這九口箱子搬往寅賓館。
以他們此前的協議,這批價值近十五萬貫的黃金,足夠買回兩萬多人。
隴右的百姓數量,也將在這次交易過后突破二十萬,這還是不包括軍隊官吏的情況下。
幾人寒暄幾句,楊知溫也趁機說了淮南的事情。
“聽聞淮南道大饑,遭災百姓數十萬計,而各道拒絕招撫,饑民無奈,只能落草為寇。”
“依某之見,這數十萬落草的饑民,遲早有一天會成為朝廷的大患……”
楊知溫實事求是的說著,高進達與崔恕二人咋舌道:
“數十萬口饑民?”
“不知山南西道可否將其招撫?”
數十萬饑民若是進入隴右,以隴右的資源,頂多過幾年苦日子,就能憑借這數十萬饑民發展起來。
“這自然是不能的。”楊知溫搖頭道:
“且西道沒有這么多錢糧招撫,單說東道也不會同意借道招撫。”
楊知溫沒有說透,但眾人都明白。
萬一西道把人接到一半,然后說錢糧不足,那這群進入東道的饑民便需要東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