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臨州?”馬懿撇嘴,接著說道:
“我阿耶寫信給我說了,我們開荒結束后,大概率是要在本地當兵的。”
“這可說不準。”李陽春駕車與他并駕齊驅,臉上的自信讓馬懿吃不準:“你有消息?”
“沒有,但我知道節帥不可能讓我們在這種好地方當兵。”
李陽春把涼州稱呼為好地方,這讓馬懿略微皺眉。
只是他略微思考,卻又點頭附和道:“對于我們來說倒不算好地方,不過涼州確實比隴南那些地方好太多了。”
“你的意思是,節帥會把我們派往隴南當兵?”
涼州畢竟是草肥水美的平原,在這種地方當兵,確實要比在隴南當兵幸福很多。
對于兵卒來說,位于山區的隴南,尤其是宕、疊、洮、松等州才是比較艱苦的地方。
那種地方,即便有馬車和牛車作為行軍助力,卻仍舊要比平原行軍艱難數倍。
“我猜的。”
李陽春笑著回應馬懿,但馬懿卻已經信了七八成。
李陽春雖然年紀比自己小,家世也不如自己,但他眼光確實長遠。
在永昌村開荒的這些日子里,馬懿漸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他曾經仰望的阿耶,包括隴右的絕大部分官員、將領,實際上都不算目光長遠之輩。
倘若沒有劉節帥,他們中大部分人,興許也就是旅帥、校尉的水平。
正因為有了劉節帥作為隊頭,他們才能登上如今的高度。
很多人看不清這點,所以將這一切歸結于自己昔日的努力和自己的才干。
在馬懿看來,整個隴右明白這個道理的,只有自家阿耶,以及張昶、陳靖崇、耿明等寥寥數人。
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對都護府發下的政策沒有異議的執行。
相比較之下,其它人就有些不太服氣了。
不過有劉節帥坐鎮,即便他們不服氣,卻還是得老老實實的按都護府規矩辦差。
興許節帥是看到了這點,所以才會著重培養他們這些臨州大學走出的學子。
比起奴隸出身,半道出家的河西老將們,他們這群臨州學子或許缺乏決死的勇氣和信念,但他們的目光絕對比河西老將們長遠。
這點從臨州學子至今未有人退出就能看出,他們都明白六年流程走過后,他們將面對什么。
六年流程只是考核,唯有通過考核,他們才能成為節帥敢大膽驅使的那群人。
想到這里,馬懿抖動馬韁,加快了駕車的速度。
待他和李陽春返回永昌村,卻已經是天徹底變黑之后了。
李阿丈和馬阿丈,還有兩位阿婆都在村口等著他們。
眼見他們帶那么多東西回來,不免與他們絮叨著節約節省等理念。
兩家人相處近一年,早就將二人視為自己的孩子了。
如今與他們絮叨,也不過出于對他們的關心罷了。
二人笑呵呵的應下,接著便把買來的東西帶回了家里,將兩斤糖糕分食了。
明明只是糕點中最便宜的糖糕,但吃在嘴里,卻比馬懿和李陽春此前吃過的任何糕點都要甜……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