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他按照高駢預想的分兵后,高駢便立馬調集了兵馬,準備主動出擊。
“唏律律!”
總州城外,狹長的山道中聚集了數萬人,而打頭陣的則是三千披甲精騎。
高駢苦練的東川精銳,終于來到了初露鋒芒的時刻。
身著鎖子甲的高駢策馬從總州城門向中軍走去,一路上見到了無數官兵。
每伙官兵有挽馬車兩輛,民夫兩名。
三千精騎、九千馬軍和近三千的民夫組成了此次作戰的大軍。
高駢策馬來到一處矮丘上,俯瞰這支規模近一萬五的精銳。
“節帥,以一萬五擊蠻軍六萬,是否有些托大?”
此刻,跟在高駢身后的王重任、張璘二人都不免緊張起來。
只是面對他們的緊張,高駢卻異常沉穩。
“我就是要用這一萬多人,正面擊潰蠻軍六萬之眾。”
“唯有如此,才能讓蠻人畏我高千里如畏虎!”
他的語氣不容置疑,眼底更是閃過自信的華光。
“出發,收復湖津!”
不等王重任等人繼續提問,高駢抖動馬韁,往官道中軍的方向疾馳而去。
王重任、張璘兩人迅速跟上,而大軍也在號角聲中行動起來。
總州往湖津而去,走官道距離近百里。
然而對于由精騎與馬軍所組成的東川大軍來說,這點距離也不過就是一天半的路程罷了。
翌日正午,大禮的塘兵才在湖津城三十里外發現了他們的蹤跡。
此時的湖津城內,僅有五千蠻兵不到,而祐世隆所率六萬大軍距離湖津城還有八十余里。
“混賬!這個高駢果然狡詐!”
行往湖津城的官道上,坐鎮六萬大軍中軍車駕內的祐世隆在見到加急內容時痛罵高駢。
只是罵歸罵,他還是冷靜下令道:“馬軍先行一步趕回湖津,大軍明日正午前必須抵達湖津!”
“臣領命!”
十余名大禮將領紛紛應下,開始安排大軍急行軍馳援湖津城。
在他們加快行軍速度的同時,高駢卻已經指揮東川大軍開始進攻湖津城了。
“放!”
“嘭嘭嘭——”
湖津城外,五十臺投石機搭建而成,盡管是隴右軍早就淘汰的老式配重投石機,可高駢依舊將其當做寶貝藏著掖著。
哪怕在隴右軍面前,這種投石機已經十分落后。
但是在戰火重燃的西南,高駢手中的這五十臺配重式投石機依舊可稱呼為“神器”。
湖津城修建在一處三面環河的地方,背后倚靠高山。
一條山溪匯入烏蒙水,而烏蒙水將東川軍與大禮蠻軍相隔。
烏蒙水不過寬二十余丈,對于早早準備好浮橋的高駢來說,根本算不上天塹。
大軍輕易渡過烏蒙水,搭建投石機,在距離城墻不到百步的距離進攻城頭。
“嘭——”
“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