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到了清末,北方漢人的身高也是穩壓不少歐洲國家,這點從各國募兵的身高標準就能看出。
劉繼隆估計這群白人應該是昔年東遷的北歐蠻人,只不過還沒南下抵達中原,就被漠北的游牧民族擊敗并融合了。
“黠戛斯國職使合伊難支,見過劉節帥!”
在劉繼隆思考黠戛斯汗國內白人來源時,字正腔圓的河洛音便突然在他耳邊響了起來。
劉繼隆聞聲看去,果然瞧見了那漢人穿搭的中年胖子正在朝自己作揖行禮。
“賜座……”
反應過來后,劉繼隆頷首示意,并不覺得奇怪。
在他的示意下,合伊難支被請入堂內,落座于堂中,與劉繼隆面對面。
那十余名黠戛斯人則是坐在院中,各自安靜著。
“你說有事情要與我商量,我倒是十分好奇,黠戛斯能有什么事情與我商量。”
劉繼隆開門見山,合伊難支則是陪笑般的笑了幾聲。
他眼睛不大,加上比較肥胖,而且穿得又是珍貴的蜀錦,因此十分“顯身材”。
劉繼隆望著他那身蜀錦所制的袍子,都怕他將那袍子撐破。
“劉節帥,我這次南下是為了請您開啟互市,與我們買賣糧食。”
“除此之外,我們還想從您這里采買一些經書和書籍,聯手對付回鶻。”
得知合伊難支的來意,劉繼隆有些警惕。
畢竟東邊的那群倭人可沒少打著采買經文的名義,夾帶私貨的從中原偷渡技藝類書籍。
隴右雖然沒有什么大儒,市面上也沒有什么技藝類的書籍,但由于印刷業的發達,因此劉繼隆曾經派王燾、俞從暉等人從大唐各地采買書籍,帶回隴右后大肆印刷。
在大唐境內比較難見的古籍,在隴右這邊卻如常書那般常見。
正因如此,劉繼隆有些防范這群家伙,畢竟只要利益足夠,便不缺鋌而走險,見利忘義之徒。
“糧食好說,不知你所說的經書和書籍包括哪些?”
劉繼隆反問起合伊難支,合伊難支聞言便說出了許多經書和典籍。
這些經籍倒是沒有牽扯到任何技藝方面的內容,劉繼隆聽后頷首道:“你們需要多少套?”
“多少套?”合伊難支錯愕,他們求取經籍,向來都是求取朝廷認可,而后采買經籍后,聘請民間的抄書人抄書印刷。
如隴右這種一條龍包辦的服務,他還真的沒有享受過,因此不免有些拘束。
他想了想后,試探性說道:“一百套如何?”
“一百套套?”劉繼隆皺眉,畢竟合伊難支所說的經籍不過六十多本,而一百套也不過區區六千多。
按照大唐那邊的書價,這筆交易也不過四五千貫而已。
“太多了嗎?”
合伊難支有些忐忑,但劉繼隆卻搖頭道:“太少了。”
“不知價格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