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殺!”
“唏律律……”
八月末,當喊殺聲與馬匹的嘶鳴聲在高原響起,碧水如鏡的青海湖西側,也變得漸漸熱鬧起來。
伏俟城,這座昔年吐谷渾人所修建的王都,此刻卻成了隴右都護府的屯兵之所。
城池為兵卒日常居住之所在,亦有不少土渾部落的牧民前來貿易,十分熱鬧。
城外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隸屬都護府的數千牧民在此放牧,遠遠眺望,牛羊成群,牧歌悠揚。
若是屏蔽一切聲音,單從景色來說,此地看上去太平無事,宛若世外桃源。
然而遠處軍營不斷傳來的喊殺聲,卻代表著此地并沒有看上去的那么太平。
“直娘賊的,這且嗗部是怎么想的,部落里才幾百個甲兵就敢襲擊我們的牧民?!”
一隊精騎從西邊的山嶺走出,向著伏俟城外的軍營走去。
路上有放牧的土渾孩童朝他們揮手,隊伍中也有不少人會揮手回應。
得到回應的孩子十分激動,而隊伍中的兵卒雖然臉上帶笑,嘴里卻罵個不停。
他們并不是罵這些孩童,而是罵那些襲擊他們的土渾部落。
自從吐蕃內亂,吐谷渾地區又重新回歸了原始。
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地方,不會有人因為大家同是土渾人就放過你,而是仗著拳頭大欺負你。
當地的亂象持續了許久,直到開春之后,隴右土渾討擊軍收復伏俟城開始,當地才漸漸有了規則。
陳靖崇發檄文給各部,言土渾地區為隴右都護府所管轄,諸部可派人前往伏俟城領取金牌,以此作為日后的互市身份。
除此之外,嚴禁各部襲擾都護府所轄的部落,違者發兵覆滅。
對于很多弱小的土渾部落來說,隴右軍的入駐,確實給吐谷渾地區帶來了和平與安定。
小部落不斷向伏俟城靠攏,大部落則是遷居,但又不會距離伏俟城太遠。
畢竟他們需要物資,而這能夠互市的伏俟城,無疑是個能解決他們需求的地方。
不過吐谷渾地區畢竟封閉太久,以至于許多部落都不知道隴右都護府代表著什么。
哪怕隴右軍已經入駐伏俟城大半年,但卻還是有不長眼的部落會肆意劫掠。
對于他們,陳靖崇也毫不慣著,動輒數百、數千精騎或馬步兵出擊,將其覆滅。
眼下道路上的這數十名精騎,便是前去討平他部,凱旋而歸的兵馬。
他們只是大軍的塘騎,但身份卻十分特殊,只因為他們是臨州大學的第一批學子。
李陽春、馬懿、高述、高淮等人在馬背上聊著此戰的經過。
經歷大半年的高原廝殺,他們早已不是剛入伍時的新卒了。
眼下的他們,基本都弄清楚了軍隊的編制和基礎的行軍布陣、扎營等知識。
若是讓他們帶兵,他們這幾十人,起碼也能帶出來數百人。
“軍號!”
“土渾鎮第九伏俟軍三團二旅三隊,隊正高潛奉第三團校尉王獻軍令,送軍碟往伏俟軍牙門去!”
眾人閑聊間,隊伍已經來到了伏俟城外軍營西門。
隊伍勒馬,隊正高潛自報家門,同時拿出軍碟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