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想著,劉繼隆目光投向了渡口上的那些船只。
這些船只并不大,左右也不過五丈長,一丈左右寬,即便放在如今的時代,卻也只能算得上小船。
“西川來的工匠,就造了這些船?”
劉繼隆眉頭微皺,他這幾日忙碌于軍務,先后檢查了盤堤縣的官倉、常平倉及預備倉,還未來得及去船廠。
今日有了空,這才準備前往船廠,卻見渡口船只都較小,不免皺眉。
陳瑛見狀解釋道:“船廠中的工匠們倒是能造出來更大的舟船,可是架不住盤堤段的羌水太淺,難以下水大船。”
“去看看”劉繼隆帶著眾人往船廠走去。
船只對于劉繼隆來說尤為重要,這不僅僅關系著日后如何拿下江南,還影響著日后如何聯通海運。
隨著氣溫不斷降低,陸地絲綢之路的許多城池和綠洲都會因為氣候環境而消失,而海上絲綢之路則是會漸漸走向輝煌。
這點從嶺南道的廣州日漸強盛就能看出,海運才是未來的絲綢之路。
“節帥!”
當眾人走到船廠門口,船廠內的幾名主事已經來到門口迎接。
劉繼隆掃視船廠內外,單說船廠內的情況來說,共有大小五個船塢,連帶存放木料的倉庫和炮制木料的烤房來看,整體占地不下二百畝,并不算大。
“幾位主事,帶我們看看這五個船塢吧。”
“是,節帥有請……”
三名五十多歲的主事帶領劉繼隆他們走入船廠中,先后參觀了木料倉庫和炮制木料的烤房與四處船塢。
木料的倉庫中,成材的木料堆積如山,不少木料長十余丈,很適合制成大船的龍骨。
烤房內的木料都經過了剝皮、烤干、刷桐油等步驟,可以用來替換受損船體,也可以直接用于造船。
前后四個船塢內都有五丈左右的海鶻船和車船(輪槳船),這都是唐代民間和水師善用的船只類型。
一路走來,劉繼隆沉默無語,只是安靜聽著三名主事和一些造船工匠的講解,直到走入第五個船塢時,劉繼隆的表情才微微發生了變化。
第五個船塢內,停放著一艘早就制成的船只,造型與長度、高度都與劉繼隆心里的那艘極為貼合。
“節帥,這就是您給船廠提出建議并造出的福船。”
三名主事作揖稟告,而眾人的目光都被船塢內的那艘大船吸引了目光。
“節帥,這艘福船長九丈,船寬一丈八尺,底部有二十七個水密隔艙,外加同樣數量的肋骨支撐。”
“高于甲板的船樓共有十二間船屋,可容納四十八人休息,甲板擺設五丈長的主桅桿,另用……”
主事的話,劉繼隆已經忽略了,因為當他得到船只大概數據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知曉這船的情況了。
待主事介紹過后,劉繼隆才繼續說道:“武州境內的河段,應該無法下水這艘船對吧?”
“你們有造稍小的福船下水試過沒有,這艘船能否在進入嘉陵江后航行?”
“可以!”主事連忙回答道:“武州段的羌水,確實下水不了這艘船,但我們試過五丈的福船,下水航行都十分成功。”
“除此之外,雖說武州的羌水航段無法下水五丈以上的福船,但只要進入利州段的景谷縣,就能實現九丈左右的福船下水通航。”
面對主事的這番話,劉繼隆略微皺了皺眉。
利州屬于東川,雖說自己可以示意尚摩鄢進攻利州,但以高駢的性格,他是絕不可能失地的。
“龍州的江油縣,是否能夠通航這九丈福船?”
劉繼隆詢問主事,而這三位主事都是從西川逃難而來的船工,自然知曉蜀中的水文情況。
三人對視,其中一名主事道:“江油縣恐怕不行,最少也得到巴西(綿陽)才能通航。”
劉繼隆聽后,無奈在心中嘆了口氣,沉默片刻后方才詢問道:
“以如今船長之中囤積的木料,能否在戎州(宜賓)、瀘州、渝州(重慶)修建十丈以上的大船?”
“自然可以!”三人十分篤定,不過篤定過后,卻先后提出所擔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