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領旨。”徐商在心底嘆了口氣,心道多事之秋。
忠武、義成、宣武三鎮的情況,他心里自然清楚。
義成鎮駐州的州兵不過三千余人,忠武稍好些,但也僅有五千余人。
眼下兵力最多的是劉瞻的宣武鎮,有州兵、戰兵八千余人。
三鎮所駐九州三十余縣,分攤下來,不過每縣五百余兵馬罷了。
黃巢勢兇,眼下傳來的消息,已經是四日以前的消息了。
若是河淮流民再度聚集其手,十余萬流民還是能拉出來的。
三鎮守不了多久,只能指望康承訓麾下那三萬多兵馬能盡快解決藏匿魯山之中的龐勛,然后西進將黃巢討平。
不過以黃巢不主動進攻南邊空虛的徐州,而是去進攻四周兵馬較多的宣武鎮來看,黃巢的動向似乎更靠近這些年未經戰事的那些州縣。
他能有如此眼光,讓徐商忍不住暗罵禮部。
他聽聞黃巢屢試不第,可黃巢若有此等眼光,為何會屢試不第?
如今好了,本該是朝廷的忠臣良將,現在卻成了攪亂中原太平的亂賊,實屬可惜。
徐商思緒間,李漼的聲音再度響起:“劉繼隆此賊舉兵萬眾,包圍蕭關,隨時可以南下入寇原州,眼下理應如何?”
李漼將常議內容轉向了西北,而群臣聞言,臉色紛紛露出凝重。
相比較中原的事情,西北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蕭關作為關中四隘之一,眼下被劉繼隆所包圍,原州與隴山防線更是暴露在其兵鋒之下。
若是其舉兵拿下蕭關,繼而揮師南下,那主要防御正西邊的隴山防線就成了笑話。
除此之外,涇原與鳳翔境內的那些城池關隘,能否擋住劉繼隆兵鋒?
若是劉繼隆孤注一擲,揮師南下,關中是否有礙?
各種問題擺在眾人面前,而路巖則是看出了皇帝的擔憂,故此主動道:
“陛下、臣以為,眼下理應著王少保回援蕭關,若是能在蕭關重創劉繼隆所率兵馬則最好不過。”
“陛下,臣以為不可。”徐商難得反駁了路巖的表態。
眾人目光聚集在他身上,徐商忍不住道:“即便蕭關丟失,可左右兵馬皆在,劉繼隆若是孤軍南下,官軍可順勢切斷其退路。”
“昔年突厥南下,太宗之所以能逼其退兵,便是決于突厥孤軍深入,而我官軍可隨時切斷其退路。”
“再者、隴右以馬軍見長,而南下路上又有涇水阻礙,想要渡河,并非那么容易。”
“臣以為,前線之事,盡可交由王少保決斷,朝廷不必干涉。”
對于劉繼隆包圍蕭關,徐商確實感覺到了壓力,但他并不覺得劉繼隆能闖入關中。
這些年大唐對隴山及涇原地區的城池、關隘修筑可是下了本錢的。
尤其是在高駢執掌秦隴二州期間,隴州境內的幾座關隘可都是夯土包磚而筑,劉繼隆想要走涇原攻入關中,并不容易。
至少在必經之地的隴州地界,劉繼隆就得吃吃苦頭。
若是繞道進入邠寧鎮,確實可以繞開那幾座堅固的關隘,但關中北部被黃土溝壑分裂,只能沿著河谷官道南下。
這些河谷狹窄、綿長,只要有所準備,完全可以將劉繼隆的馬軍限制此處。
正因如此,徐商才沒有擔心劉繼隆能孤軍攻入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