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末將所見,當下理應拿下清水、秦嶺二縣,好好治理秦州,還可以趕在入冬前種下小麥,來年五月收獲。”
“此外,理應調新卒與軍吏、直白、軍醫來補全秦州及三軍缺額,屆時大軍走祁山南下,分兵攻取興鳳二州,再南下奪取東川利州,橫掃巴蜀!”
張武將自己的想法都說了出來,大體與劉繼隆所想相同,但細節上有些不對。
此前劉繼隆并不想打興鳳二州,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若是真的和朝廷作戰,恐怕無法輕取朔方和秦州,無力南下占據巴蜀。
只是一連十余場戰事,除了前期攻打朔方,因為李驥冒進、曹茂手段稚嫩而陣沒太多將士外,其余由自己親自指揮的戰事,并未死傷太多。
劉繼隆仔細算了算,此役軍中陣沒的戰兵應該不超五千之數,負傷而短期無法參戰的,應該只有五千不到。
眼下隴右還有四萬老卒可參與作戰,另外還有編入戰兵行列的三萬多州、屯兵和兩萬新卒,總兵力不少于九萬四千之數。
此外,負傷的五千兵卒也能留在秦州休養,等待幾個月后傷愈重新入伍。
相比較下,朝廷先后調集十八萬兵馬圍剿己方,先是在朔方折損兵馬一萬五,又在涇原折損三千兵馬,后續秦州先后喪師近七萬。
若是算上南邊守城對官軍造成的死傷,官軍陣沒三萬有余,被俘四萬有余。
十八萬諸鎮聯軍,只剩下涇原和隴州的三萬,山南西道的一萬六七千和東川的一萬及西川的二萬余,最多不過八萬。
不過東川和西川還有留駐的兵馬,若是劉繼隆要揮師南下,需要解決的官軍應該在八萬之數。
“取輿圖來。”
劉繼隆對張武交代,張武見狀連忙命人取來輿圖。
不多時輿圖被兩名都尉帶來,二人也走入帳內與劉繼隆、張武觀察起了輿圖。
劉繼隆手指輿圖,由北向南從朔方經過隴右,最后進入劍南道。
“我軍在涼州、朔方都為新卒,后方也多為新卒,可作戰的老卒僅有進入秦州的一萬七千多弟兄。”
“南邊可用老卒不過二萬三,甚至不足二萬三。”
“我們如今南下,可以立馬集結隴南都督府的八千多戰兵,趁勢收復興州、鳳州,甚至進取興元府。”
“不過拿下此地后,不可直接南下進攻利州,利州易守難攻,素有“川北門戶、蜀道咽喉”的美譽,北部有摩天嶺、米倉山作為屏障。”
“除此之外,其境內又有又有劍門山、劍門關和葭萌關等險要之地,我們沒有必要選最難走的路去攻打利州。”
“我軍掌握西川門戶,完全可以走武州經過扶州,進入龍州。”
“龍州李福所部兵馬雖說是高駢留下的,但李福此人我十分清楚。”
“此人對付對付流寇還行,若是遇到實力相同的對手,便會原形畢露了。”
“我猜我軍大敗王式,奪取西川的消息傳開后,李福必然驚懼撤回東川,我軍屆時可以抽調東川都督府兵馬,聚兵三萬猛攻拿下江油關,大軍挺進西川腹地,逼高駢退回西川。”
“只要高駢退回西川,我軍可依仗馬力與之在西川的平原決戰,一戰定乾坤!”
劉繼隆說了大半,張武及兩名都尉聽后紛紛點頭,忍不住對劉繼隆作揖道:
“節帥,您怎么說,我們就怎么打。”
“節帥,我們要在秦州逗留多久?”
“節帥,我們不如現在就南下突襲興鳳二州,說不定能殺王鐸個措手不及!”
“沒錯……”
三人各抒己見,劉繼隆聽后抬手安撫道:
“秦州畢竟是大州,而且清水、秦嶺二縣還未取下,加之還要安排駐守之人,眼下暫不可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