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撤到龍門山以東,我們就能從容撤回巴西,屆時南下梓州,讓高駢和劉繼隆斗去!”
李珣的算計倒是不少,可李福卻猶猶豫豫:“某畢竟答應過高千里要駐守一月,如今撤走,這……”
“阿耶!!”李珣聞言不由加大聲音:
“我軍已經堅守十日,這時間早就夠高駢率兵趕來了,他不過是想看著我們和劉繼隆斗個你死我活,想著割據巴蜀罷了。”
“依我看,他和劉繼隆沒什么兩樣!”
李珣這話有些過重了,但李福聽后卻不由動搖起來。
思緒再三,他還是咬牙揮下了令旗:“三軍后撤,撤回昌明!”
“鐺鐺鐺……”
“撤軍了!”
“快撤!”
“直娘賊的!結陣撤退,誰敢亂跑擾亂隊陣、斬!”
東川軍雖然只是訓練一載的新卒,但畢竟有數百李氏子弟督戰,故此在撤軍上還算陣腳穩固。
眼見他們撤走,很快便有快馬來報。
“都督、都尉,李福率軍撤走了!”
“追不追?”張昶看向身旁的張武,張武則不假思索:“追!”
“傳令三軍,追殺官軍,先入昌明者記功,拔擢三級!”
“是!”快馬連忙應下,隨后調轉馬頭往江油關殺去。
張昶聽得心里一緊,畢竟從此地到昌明三十余里地,而前軍已經與官軍交鋒近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的激戰,還要追擊敵軍三十里,甚至還有可能還要在昌明縣再戰一場,這對于張昶來說,簡直就是不把將士的性命當性命。
張武并未向他解釋,只因為在張武看來,他寧愿激戰過后追敵三十里,甚至再激戰一場,也不愿意讓李福從容撤回昌明,做足準備后,再來場攻城戰。
“進!”
令旗麾下,前軍四千余人在張武、張昶的率領下發起追擊,留下傷兵駐守江油關。
與此同時,劉繼隆也得知了前軍攻破江油關的消息,而他也在得知張武繼續追擊李福后滿意頷首。
“窮寇莫追雖然有一定道理,但關鍵時刻還是需要窮追猛打來擴大戰果的。”
“走吧,看來今夜我們可以在昌明休息了。”
劉繼隆對斛斯光交代著,隨后便調集三軍穿過慘烈的江油關,留兵二千與傷兵共同駐守后,直奔昌明縣而去。
一路上,劉繼隆隨處可見丟棄的甲胄,可見東川軍已經被打得丟盔卸甲了。
他一邊命令民夫收集這些甲胄,一邊不緊不慢的趕路。
不出意外,當他率軍趕在黃昏前抵達昌明縣時,昌明縣已經插上了‘隴右都護府’的旌旗。
張昶留在了昌明縣,對劉繼隆作揖道:“節帥,張武率一千弟兄,征調城內一千挽馬追擊李福而去。”
“李福率領本部及昌明縣駐兵逃往巴西而去,昌明縣內十數萬石糧草及無數物資盡皆俘獲!”
張昶恭敬作揖,心里對劉繼隆和張武都十分佩服。
劉繼隆頷首回應,目光則是打量著昌明縣。
昌明縣城墻為夯土筑城,且高不過一丈,厚最多一丈五,根本看不出加筑過的痕跡。
想來是李福覺得江油關足夠堅固,所以才沒有修筑昌明縣。
正因如此,當他遭遇慘敗,還被張武追擊時,他根本就沒有想著進入昌明縣躲避。
畢竟昌明縣距離江油關就三十余里,如果他躲入昌明縣,劉繼隆則是可以立馬率大軍前來,將他包圍其中。
李福倒也不愚蠢,眼下逃亡巴西,而巴西雖然不如江油關堅固,但比昌明卻好上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