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想要在此刻占據關中,那從秦嶺突破,無疑是最佳方案。
不過大唐朝廷還留著有用,自己最該做的還是趁勢先擊敗隴山這九萬唐軍,觀察局勢再決定先取兩都,還是先取三川余下諸州和黔中道。
在他這般想著的時候,斛斯光也已經安排好了兵馬駐營,走入了縣衙之中。
“漢王,可以用膳了。”
酒居延低聲提醒起來,劉繼隆聞言頷首:“先吃飯吧。”
“是……”
眾將紛紛應下,飯菜的香味,很快便傳遍衙門,酒過三巡后,眾人也都活絡了起來。
蕭關的糧草足夠四萬大軍和城內的百姓吃四個月,因此劉繼隆并未著急進攻原州,而是派出人馬,令安破胡率領馬步兵繞過隴山來蕭關。
五日后,安破胡率兵抵達蕭關,此時聚集在蕭關的兵馬已經達到五萬之數。
五月二十六日,劉繼隆整頓三軍后,留駐四千朔方軍于蕭關,率軍四萬六千與五萬民夫南下。
與此同時,鄭畋早已將兵馬調回各州縣,其中作為原州治所的平高縣不僅被加固為了夯土包磚的城墻,城內也有王重榮所率的兩萬諸鎮兵馬。
這些兵馬由河中、河陽、義武、河東、昭義等鎮組成,雖然已經經過大半年的操訓,但配合問題始終存在。
說到底,諸鎮官兵跋扈已經成為常態,尤其是靠近河朔三鎮的昭義、義武等鎮官兵雖說沒有鬧出什么事情,但比起其他藩鎮官兵跋扈也是事實。
若非平高縣內有上萬口百姓和足夠半年所食的糧食,王重榮此刻早就拋棄平高縣南撤了。
“直娘賊,劉繼隆不去直接攻打制勝關,來打平高干嘛?!”
平高縣衙內,得知劉繼隆帶兵走蕭關南下,王重榮立馬想起了當初被劉繼隆支配的日子。
劉繼隆火燒麥積山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更別提斛斯光追殺他們,逼得他們繞道秦嶺,走鳳州撤回關中的苦難了。
面對他的表現,王重益也心知肚明,只是咳嗽道:“咳咳……”
“四郎,鄭相令我軍堅守平高,最少也要堅守三個月才能后撤。”
“此外,鄭相會分兵在那城接應我軍后撤。”
王重益說罷,便見一名都將站起身來,掃視眾人同時冷哼道:“那劉繼隆麾下不過五六萬兵馬,這平高城高墻厚,城內糧草充足,又有兩萬大軍駐守,固若金湯!”
“劉繼隆即便要殺來,沒有幾個月也難以攻克平高,現在還未交鋒便言后撤,甚鳥卵!”
王重榮聞言臉色陰沉,但并未出言呵斥。
站起來的這名都將是昭義軍都將劉廣,而昭義軍在眼下幾個藩鎮兵馬中,可謂最不老實的幾支。
五年前,昭義軍牙兵作亂,殺死節度使沈詢的事情,便有劉廣的身影。
王重榮倒是不怕自己被麾下牙將裹挾,就怕昭義、義武這群牙兵牙將趁機作亂。
不止是王重榮擔心,就連宰相鄭畋也十分擔心,所以才將比較容易兵亂的兵馬塞到了王重榮麾下。
“劉都將說的不錯,我軍勢頭正盛,即便叛軍有方術可破城墻,難不成還能讓他們輕易攻進來?”
開口的是義武軍都將張璠,也是個身高六尺,雙臂粗大的牙將。
眼見義武軍和昭義軍都開口了,河陽的都將們也頷首點頭,而河東都將伊釗則是看向王重榮:“平高如何,還看兵馬使如何安排。”
話雖如此,但伊釗的態度很明顯,那就是堅守平高。
平高如果丟失,戰線很快就會往后退到制勝關,若是制勝關丟失,那便只剩下安戎關和汧源縣這一重防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