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道理,那些人都明白,可結果他們還是前仆后繼的沖了上去。
他們都沒有認輸,自己又怎么可以認輸呢?
“暫且觀察他們,這次我們擴張太快,需要好好消化消化。”
“再過兩個月,應該又有新的官吏進入廟堂,始終能將他們徹底稀釋的。”
劉繼隆給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回答,高進達聽后輕笑頷首:“確實,隴右出身的孩子,倒是沒有這些邋遢東西。”
“既然如此,那某便先回衙門了。”
高進達作勢就要起身,劉繼隆聞言卻攔住道:“先等等。”
他走向書房,不多時拿出一卷圖紙走了出來。
他將圖紙鋪在桌上,同時說道:“本欲明日再與你一同看看,如今你既然來了,稍后便回府好好休息,今日將此事敲定。”
圖紙展開,高進達一眼便認出了這是長安城的圖紙。
他帶著疑惑的目光看向劉繼隆,劉繼隆則是說道:“這是某與工部許多官員和工匠商討過后,從而定下的長安地下管道,以便排除污水,不再使百姓飲鹵水而疾病。”
長安地下水鹵化,這是從漢代就開始的問題。
漢代長安城位于渭河階地,地下水位隨渭河的下蝕而上升,導致鹽分不斷滲透,污染了地下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隋唐兩代決定遷都至龍首原南麓,但隨著長安人口聚集,加上地下排污管道不足,故此龍首原的淺層地下水也開始漸漸鹵化。
從盛唐開始,長安百姓為了喝上淡水,便開始了各顯神通的時代。
皇室及世家豪強選擇開鑿深井,避開淺層的鹵水。
富戶承擔不起那么高成本,故此選擇使用陶管井來過濾鹵水之中鹽分。
最慘的平民,則是只能依賴運水車從城外取水,出錢采買,平白支出費用。
劉繼隆雖然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他可以防止問題繼續嚴重,所以重新修建長安城的地下排污系統,便是他想出來的主意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在長安城中各坊,由衙門出錢來挖掘深井,并從城外修筑水壩,截留一些小河流的水,并修建暗渠,引入長安城內。
這些辦法雖然無法改變長安淺層水源鹵化的問題,但起碼能讓長安百姓喝上正常的水。
除此之外,長安百姓的糞便,也該效仿隴右那般,設置糞使來收集各坊糞便,運往遠離長安的地區堆肥處理。
只要百姓知道人糞堆肥的辦法,估計人糞也將如牛羊糞那般金貴。
劉繼隆說完了他的想法,高進達聽后頷首:
“殿下此舉,實屬利國利民之舉,但如此龐大的工程,恐怕非一兩年之功,所耗也不下百萬。”
劉繼隆聞言輕笑,將這張地圖收起來的同時說道:“這件事始終要有人做,我們現在不做,便只有留給子孫做了。”
“你知道某,某從不將自己能做的事情,留給后人來做……”
高進達見他如此,只能頷首道:“某知道了,待工部算出修建其所需,某便看看,能否動用錢糧慢慢修建吧。”
劉繼隆頷首:“此事事重,這幾日你且回府,好生休息,后面便有得忙了。”
“是……”高進達應下,接著退出了中堂。
當然,回府之前,他也沒忘教訓高淮這廝。
待他走后,漢王府也漸漸安靜了下來。
只是在劉繼隆休息的同時,那些已經被拋棄的官員卻私下聚到了一處。
當油燈被點亮,漆黑屋內也露出了三張面孔。
東眷裴氏、擔任戶部員外郎的裴澈,官宦豆氏、擔任兵部侍郎的豆盧瑑(zhuàn),蘭陵蕭氏、擔任吏部侍郎的蕭遘(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