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快,都把這些東西裝上!”
“早些干完早些渡江!”
十月二十二日,天色微微朦朧,長江兩岸升起水霧,而位于兩江交匯處的僰道城,無疑格外引人注目。
作為戎州治所所在,又是溝通西川與江南的重要碼頭,僰道城人口雖然不多,但卻十分繁榮。
高駢在僰道城經營這些年來,早就把僰道城加筑得固若金湯了。
僰道北靠長江(岷江),東、南靠馬湖江(金沙江),西邊則是占地甚廣,落差數十丈的翠屏山。
由于翠屏山接近僰道城,故此僰道城的百姓常常上山砍伐翠屏山樹木,整座山早已成了荒山,唯有八十余年前修建的千佛寺四周還有些樹林。
此時的僰道城內外,盡皆忙碌一片。
不過數千百姓居住的僰道城,此刻卻聚集了十余萬人。
十余萬人中,除了不足四萬的唐軍外,還有從嘉州、眉州率先遷徙而來的百姓。
兩州早年人口繁多,后來經歷南蠻入寇劫掠,人口盡皆被擄掠至南蠻。
高駢收復失地后,鼓勵百姓南下開荒,好不容易讓人口恢復些,如今卻又因為戰火而不得不再次遷徙。
此刻的十余萬百姓,正在通過唐軍的檢查,隨后通過鐵索橋前往東岸。
馬湖江寬百余丈,鐵索橋寬不過七尺,只能單向通往東岸。
前往東岸后,這些百姓還需要行走六百余里路,才能抵達被唐軍所管轄的播州。
不過遷徙百姓前往黔中道容易,如何安置百姓,則是成為了擺在高駢面前的難題。
此刻的他站在翠屏山千佛寺的樓閣上,目光遠眺二里多外的僰道城。
“高王,都準備好了!”
張璘與魯褥月走入樓閣,面對高駢稟告事情進度。
高駢聞言頷首,卻又側目看向二人:“播州、黔州、思州、辰州、矩州等處都準備好了嗎?”
“高王放心,弟兄們已經開始動手了!”
張璘語氣中帶著些許輕快,而高駢聞言也頷首道:“只要把這幾個州的那些獠酋都收拾干凈,后面的事情就簡單許多了。”
黔中道雖被大唐設道,但實際上唐軍只能掌握各州縣城,以及州縣之間的石堡。
許多較為平坦的土地,基本都被各族土酋霸占,而大唐也無心爭奪這些碎片化的平地。
當然,那是唐初的時候,而今的大唐,則不會嫌棄土地過多,尤其是高駢他自己。
這些土酋手中的土地,剛好足夠高駢安置數十萬漢民。
正因如此,高駢早就調遣了王重任及其麾下兩萬唐軍遷徙百姓進入黔中道。
如今王重任估計已經開始動手,而自己只需要在僰道城打一場仗給朝廷知曉,自己便可以從容攜民撤入黔中了。
想到這里,高駢不免詢問道:“楊復光呢?”
“那人聽說我軍在義賓與叛軍交鋒并有所斬獲后,立馬便去寫奏表了。”
張璘語氣中帶著幾分不屑,高駢則是不以為意:“你與他說了我軍死傷和斬獲叛軍數量是多少?”
高駢擔心張璘奏報的數量太少,但張璘沒有令他失望。
“末將言我軍陣沒九千七百六十二人,殺叛軍七千四百五十四人,盡皆精銳!”
張璘的話讓高駢滿意點頭,義賓之戰雖說是伏擊戰,但馬懿確實足夠驍勇。
高駢估計己方殺死的漢軍數量,最多也不過五千人,而陣沒數量則是敵軍兩倍。
不過這也足夠了,畢竟漢軍之中以精騎、馬步兵最為精銳,而馬懿所部盡皆馬步兵,可見都是老卒。
殺死這么多老卒,足夠劉繼隆肉疼許久了……
想到這里,高駢自己都不免有些雀躍,同時也不免有些惋惜。
若是朝廷一開始就全權委任他討擊隴右,他手握十余萬兵馬,哪怕無法一役擊敗漢軍,也能以數倍兵馬擊敗漢軍。
哪怕己方死傷是漢軍倍數,也不會讓劉繼隆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