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狀,蕭溝便與二人談起了如何書寫奏表的事情。
半個時辰后,三人先后離去。
翌日,蕭溝繼續與那偽裝樵夫的諜子通信,不過還是與上次一樣,蕭溝的信不到兩個時辰便被趙英送到了劉繼隆眼前。
一夜的精神氣爽后,劉繼隆拿著這份蕭溝等七十余名臣子聯署的書信仔細翻閱,嘴角玩味。
“他們竟在信中如此夸贊吾,倒是令吾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劉繼隆將書信裝回信封,感嘆著蕭溝等人為了讓朝廷與自己和解,竟然把自己夸成了忠臣良將,郭子儀再世。
這信中內容,便是他本人都不好意思繼續看下去了,總之只要意思到了就行。
“殿下,需要修改嗎?”
趙英小心詢問,劉繼隆聞言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那位至尊,如今東遷何處了?”
“據被策反的那些諜子交代,皇帝如今在鄭州河陰休整,康承訓已經率軍把控住了武牢關。”
“不過眼下康承訓兵馬拉的太長,雖然可以依靠運河補給糧草,但府庫之中早已沒有錢糧,因此無法出兵收復洛陽,只能暫時依托運河防守。”
趙英話音落下,劉繼隆輕聲笑道:“他們缺糧,既然如此,那我們也得表表心意。”
“把這封信改一改,就說吾猜測天子東遷,必然缺乏衣食,故此在同州準備了十萬石糧食,三千匹錦緞。”
“只是苦于朝廷偏見過大,擔心船只被官軍襲擊,故此不敢送出。”
“若是朝廷和解,這些裝滿糧食的舟船,必然通過黃河送往鄭州。”
他玩味笑著,趙英卻尷尬道:“殿下,這會不會太多了?”
“多?”劉繼隆輕笑:“具體起運多少,是我們說了算。”
“自長安往鄭州去,這段黃河水文復雜崎嶇,黃巢又占據了孟津關和雒水的不少舟船。”
“屆時大不了就說大部分沉沒于黃河,亦或者被黃巢劫掠便可。”
“你帶我手令去找高進達,讓他準備五千石糧食和二百匹錦緞就足夠了。”
“是!”聽到劉繼隆這么說,趙英這才舒緩了口氣,轉身去尋找高進達去了。
在他尋找高進達的時候,羅隱卻正在與高進達推薦出使關東的人選。
他恭敬站在高進達面前,字字斟酌道:“下官以為,若是派遣毫無出身的官員,恐怕會引起朝廷擔心。”
“既然如此,不如以侍郎蕭溝、員外郎陸龜蒙及韋莊三人為使,走河東陸路前往關東。”
面對羅隱的舉薦,高進達微皺眉頭:“這三人中,蕭溝與韋莊都出身名門,陸龜蒙雖說世代簪纓,但終究不是名門,恐被輕視。”
“下官想要的,便是如此。”羅隱毫不掩飾道:
“陸龜蒙有大才,雖支持殿下,卻也懷念盛唐,若是不讓他被唐廷的官員輕視,他如何知曉殿下對他的恩惠有多沉重?”
“不止是陸龜蒙,下官以為,最好多派些出身貧寒、耕讀傳家的官員前往,讓他們清楚我大漢與唐廷的區別!”
羅隱一句“我大漢”,瞬間便讓高進達松動了。
他與崔恕不一樣,更偏向李商隱的性格和政見,但即便如此,他們依舊希望劉繼隆能以“漢室”身份來登基稱帝,取代大唐。
若不是如此,他和李商隱也不會一個煽動陳靖崇去攻打漢陰縣,一個去為劉繼隆譜族譜了。
劉繼隆不想是一回事,他們做不做是另一回事。
如今羅隱一口一個我大漢,如何能讓高進達不歡喜?
不過對于羅隱,高進達還是暗中有些提防的。
如果不是羅隱的諫言,自家殿下恐怕已經在籌劃攻打山南東道或河東道了,根本不會繼續向唐廷服軟。
羅隱的獻策,可以說是為了大漢,但他更多是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