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又翻閱了過去百年的漕運,若是能收復江陵,走長江進入漢水,從襄陽將糧食轉運陸路進入中原,最后運抵宣武鎮宋州,五十萬石糧食,最少能運抵二十萬石。”
“若是能收復長江以北,走運河北上,則能運抵二十五萬石。”
水路的好處通過羅隱的描述而呈現出來,不過以漢軍的補給看來,如今恐怕無法收復淮南,但收復江陵卻問題不大。
想到這里,劉繼隆目光看向張延暉,對其吩咐道:“你走一趟南衙,請調江陵尹蕭鄴入京述職,擔任書左仆射。”
“此外,以耿明擔任江陵尹,限蕭鄴九月初一前入京。”
“是!”張延暉躬身應下,隨后便要前往南衙。
高進達見狀,趕忙作揖道:“臣身為同平章事,理應前往。”
“好!”劉繼隆沒有阻攔,而是準許了高進達跟上。
二人離去,劉繼隆也沒有什么需要吩咐的話,便遣散了羅隱和陸龜蒙。
如今的漢軍,算上關東七鎮的人口,其治下人口已經突破千萬,若是還能收復河東和江陵,人口達到一千二三百萬也是十分輕松的。
想到這些,劉繼隆起身準備前去張議潮府上品茶,而與此同時前往南衙的高進達、張延暉也找到了劉瞻、蕭溝。
二人將劉繼隆交代的事情說出來,劉瞻與蕭溝臉色雖然不好看,卻不敢阻攔,只能與點頭同意。
在他們點頭同意后,張延暉便派人告訴張瑛,讓楊公慶起草圣旨,發往了南衙。
不給蕭溝和劉瞻猶豫的機會,高進達便將旨意發往了江陵。
做完這一切后,高進達帶著張延暉往自己的衙門走去,送二人走出衙門的劉瞻與蕭溝則是在二人走遠后,臉色陰沉起來。
“江陵若是為劉繼隆所得,那江南便危急了……”
“無礙,武昌在高千里手中,他們即便能經過秭歸、夷陵,也難渡過武昌。”
劉瞻這話令蕭溝點頭附和,而這時皮日休卻從后方走上前來,對二人作揖道:“二位,為何不讓蕭使相與高渤海聯手呢”
“聯手”劉瞻與蕭溝二人臉上露出苦笑。
若是旁人,他們還會有這種想法,但蕭鄴此人毫無能力,身無擔當。
如果有朝廷在他身后支撐他,他還能面對劉繼隆的大軍,提起精神來堅守。
可如今朝廷在劉繼隆手中,蕭鄴多半在接到圣旨后,便想著辦法的北上了。
想到這里,二人身形不由佝僂起來。
大唐已經是四處漏風,他們這些裱糊匠即便再怎么縫補,也擋不住即將到來的暴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