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呢喃著這幾個引發諸鎮亂戰的人名,繼而看向高進達:
“諸道鎮夏糧收取情況如何,河南三鎮百姓收獲了多少糧食”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的情況,決定了劉繼隆對幾人討擊的先后。
高進達清楚劉繼隆的想法,故此說道:“河南的忠武、義成、宣武三鎮,雖然已經蠲免,但夏收錢糧卻做了個大致記錄。”
“眼下三鎮有民不足五十萬,而其中七萬自河中、陜虢等處發配而來,未能趕上夏收。”
“故此,此次夏收僅有民四十二萬,耕種二百二十余萬畝,收獲不足一百六十萬石,養民尚且不足,無力供給大軍東進。”
河南三鎮的生產,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恢復的。
高進達看劉繼隆聽進去了,又接著繼續說道:“今年夏稅,朝廷所獲粟麥為五百八十四萬石,收絲、麻、錢、帛等物折色為二百四十二萬貫,臣以為……”
不等高進達說完,劉繼隆主動抬手打斷了高進達,接著站起身來,沉默著來回渡步幾下后,這才與堂內眾人交談道:
“如今荊襄收復,山南東道中有十三州屬我軍。”
“關西的官員數量尚且有些不足,但吏員數量絕對充足。”
“可先發吏員二千前往荊襄五州,將山南東道人口土地自下而上清丈,后續再裁汰或調離官員也不遲。”
他先說了荊襄五州的事情,接著又繼續說道:
“我軍治下雖安,然百姓生活并不富足。”
“此前錢糧不足,吾便沒有提及此事,但如今得錢千萬貫,這稅制也該改動改動了。”
劉繼隆很清楚,古代王朝大部分都是依靠農業的直接稅,而非商業的間接稅。
當然,這也有國家資本無力掌控社會方方面面,所以只能在鹽鐵酒茶等物著手的原因。
不過隴右自崛起而來,許多行業都充斥著官營的身影,所以官營行當所獲得的利潤和間接稅都十分可觀。
直接稅是直接征收的賦稅,百姓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年交了多少稅。
間接稅則是附加在商品上的,百姓雖然知道商品昂貴,卻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賦稅。
農業的直接稅,劉繼隆還需要繼續收取,但他希望將直接稅降低下來,然后增加商品的間接稅。
柴米油鹽醬醋茶及各類鐵具商品等行當,都將在日后納入官營范圍,但也會酌情放開私人份額。
在經濟上,劉繼隆效仿的對象是宋朝,但宋朝多了太多五代遺留下來的苛捐雜稅,加上皇帝和大商人合作,壟斷商品,抬高價格,增加百姓負擔,所以劉繼隆需要去粗取精。
商品價格必須要在百姓能接受的范圍內上漲,而農業稅則可以酌情下降。
想到這里,劉繼隆對眾人說道:“眼下官營的行當,各自增長五分價格,入冬后再增長五分,同時將賦稅降低到五稅一。”
“先以這個秋收來試試,如果不行,再調整也無妨。”
降低五分直接稅,增加十分間接稅,看似是在加稅,但朝廷只能把控主要經濟商品,類似一些小作坊和小商品是管不到的。
所以增加十分間接稅的收入,大概率不如五分直接稅所得。
不過劉繼隆本意就是要降低百姓負擔,所以減少些許稅收,也是在他考慮范圍內的。
在劉繼隆沉思的同時,高進達等人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紛紛朝廷躬身行禮。
眼見稅收的事情定下來,劉繼隆又重新接回剛才的話題:“河中河陽的糧草充足,又有兩萬新卒和五萬老卒駐守。”
“如今李國昌、李克用父子作亂,朝廷定然要將其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