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風氣盡皆如此,哪怕傳承比較和平的成德鎮,卻也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這劉繼隆不給
“要么與他斗,不然就等著他出兵收拾了這朱三和魏博。”
魏博出兵的事情早已傳開,成德鎮甚至還沒搞清楚情況,便得到了魏博討擊劉繼隆的表文。
“魏博卻也不是那么好收拾的。”
“直娘賊,這魏博自田家以后,哪還有管用的時候”
“這朱三也不過土雞瓦犬,等他們被劉繼隆討平,我等又該如何”
“那該不該出兵”
“狗鼠的,該不該出兵是你我能談論的”
王景崇只見平日里跋扈不行的牙將們,此刻竟然并不表態,顯然都想把出兵的鍋給扣到他王景崇或其它三個州的節度使頭上。
成德鎮的實力,王景崇自己清楚。
成德昔年以突騎聞名,結果自他先祖王武俊去世后,受限于馬匹需要從代北、幽州采買而被限制,再也得不到良馬,故此突騎實力不斷下降。
如今鎮中雖然有五千突騎和四萬鎮兵,卻根本不復王武俊時代的驍勇。
如果真的要參與到對抗劉繼隆的陣營中去,王景崇擔心到時候對抗不過,連富貴都難以保全。
“節帥,某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忽的,宋文通朝著王武俊開口,王景崇聞言看向他:“何事”
對于宋文通,王景崇還是十分倚重的,所以十分看重宋文通意見。
對此,宋文通則是恭敬作揖道:“末將年少,本不該這么說,但昔年瑯琊王之所以能將成德經營強盛,甚至威脅朝廷認錯,全因四個字……”
宋文通口中的瑯琊王即王武俊,而王景崇也十分尊敬自家這位高祖。
他示意宋文通開口,宋文通見狀則是緩緩說道;“瑯琊王之所以能將成德重新經營強盛,主要在“摧強扶弱”四字上。”
“眼下劉繼隆勢強而群鎮勢弱,倘若節帥愿意投降劉繼隆,末將自然不會說什么,但節帥若是不想,眼下便是最好的時機。”
“只要節帥響應魏博、兗海二鎮,屆時劉繼隆必然焦頭爛額。”
“南邊的高駢若是想要有所作為,必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宋文通所說的倒是不錯,可王景崇卻仍在猶豫,畢竟到時候對付不了劉繼隆,那倒霉的肯定是他。
成德鎮風氣雖說比魏博好些,但真到了危難時候,節度使依舊是替罪羊。
“此事、某還需要與三位刺史商量……”
王景崇表現猶豫,但宋文通卻心中動容。
只要王景崇開口商量,反劉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劉繼隆不給藩鎮的牙兵活路,這就注定了沒有幾個藩鎮的兵馬會愿意投降。
哪怕節度使愿意,也得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