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遲遲不降,即命安破胡效仿鄴城之戰,盡數誅之!”
“末將領命!”校尉連忙應下,緊接著退出衙門。
他走的有些匆忙,顯然是剛才劉繼隆皺眉的舉動讓他誤會了。
劉繼隆見他如此,也不免有些窘迫,但很快恢復如常,對斛斯光等人吩咐道:
“關西的火藥,最遲四月初便能走運河北運至幽州境內,必不可失。”
“此外傳令投降諸縣,凡是投降的盧龍軍,只要官職在列校以下,土地皆不征收。”
“凡列校及以上者,衙門出錢贖買,必不會讓他們吃虧。”
“此上為招降條例,凡州兵、牙兵均以此操辦。”
對付盧龍,劉繼隆所想的自然是拉一派打一派。
盧龍鎮人口本就不多,又地處邊疆,屬于遷無可遷的地方。
如今經過張公素這么折騰,可以說全民皆兵,征收普通兵卒的土地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只要能將將校的土地贖買,然后再經過清丈和登籍造冊來重新劃分,那就足夠解決幽州的問題了。
幽州是劉繼隆日后向遼東開進的基地,這里的人口是不能動的,能保留還是盡量保留。
至于跋扈的氛圍也好改變,大不了就多鎮壓幾次,將犯事的兵卒及其親眷發配日后的遼東便是。
此外還可以從人口稠密的地區遷徙人口過來,如此持續十幾年就能將盧龍的風氣給彈壓下去。
眼下的武人風氣還沒有到五代十國那種變態的程度,諸如吃人這種事情,剛剛有點苗子,就被劉繼隆掐滅了。
唐末的武人風氣還好解決,若是五代十國那種,便是劉繼隆恐怕也會頭痛。
思緒這般,劉繼隆目光掃視眾人,眼見眾人沒有異議,隨即便解散了眾人。
他往中堂休息去了,而馬懿和高淮則是跟著斛斯光向外走去。
三人本來十分沉默,不過當他們走出衙門并上馬準備前往軍營時,沉默的高淮卻主動道:
“如此看來,河北被安定也就是這幾個月罷了。”
“殿下若是解決了河北,那剩下的淮南、徐泗和兗海就更好解決了。”
“南邊的高駢是我軍手下敗將,收拾他輕而易舉。”
“都督,你說若是朝中有人勸進,殿下會在討平河北后接受嗎”
高淮的話音落下,馬懿頓時側目看向他,顯然沒料到他會說這些。
“某不管這些,殿下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斛斯光頭也不回的給出回答,高淮眼底閃過異色,卻也不詢問馬懿只是自顧自頷首。
“若是如此,那末將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