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此機會,將瀘津關奪回,朕便可退兵!”
此時的祐世隆已經二十九歲,他準備在自己三十歲前,奪回丟失的會川之地。
面對他的執,董成只能嘆了口氣。
他十分清楚如今國內的情況,雖說大禮稱霸南部已經足有數十年,但南部的驃國、墮羅缽底、
女王國都對大禮的霸權產生了不滿。
再加上這些年祐世隆窮兵武,使得大禮治下的諸多部落死傷慘重,因此蠻人也漸漸不再信任大禮。
除此之外,由於會川之地丟失,十數萬人口涌入大禮,繼而導致大禮內部矛盾逐漸銳利。
在董成看來,現在祐世隆要做的不是收復失地,而是解決內部的這三大問題。
如果這三大問題無法解決,那董成真不知道大禮還能堅持到什么時候想到此處,他也忍不住遠眺戰場,可戰場上的大禮精銳與蠻兵,仍舊無法突破這雄偉的瀘津關祐世隆還在指揮軍隊不斷強攻,而此時的張武則是在率兵趕來的路上。
相比較這西南的戰事,此刻天下人更為關注的,主要還是曾元裕歸附劉繼隆,王式等人帶兵進駐徐泗地區的消息。
“直娘賊,這曾元裕如今竟然降了朝廷,那我等又該如何”
下邳城內,攻下宿遷並撤回下邳的時薄此刻正臉色難看的看著地圖,耳邊還迴響著衙門內眾將的抱怨聲。
“夠了!”
時薄怒目圓睜的看向眾將,這才使得他們閉上了嘴。
如今他們只占據了下邳和宿遷兩座城池,而王式已經帶兵七萬先行南下,並在徐泗地區大肆招募饑民充作民夫,每日發糧二斤。
二斤糧食看似不多,卻也足夠一個壯勞力節省著吃三天了。
正因如此,下邳、宿遷等地的饑民紛紛北逃。
若非時薄派兵阻攔,恐怕兩座城池已然成為了空城,
饒是如此,兩座城池內的百姓也沒有留下多少,只因為他們拿不出糧食來賑濟百姓,被留下的百姓不是被餓死,就是沖關被殺。
“某決意投降朝廷,汝等以為如何”
時薄只有兩座城池,況且他距離斷糧也不遠了,儘管還有八千多兵卒,但頂多維持兩個月就得斷糧。
這種情況下,似乎只有投降朝廷,但若是投降朝廷,將校及普通兵卒的待遇就值得商權了。
“投降倒是好說,只是朝廷鮮少接受降卒,況且我軍只有兩座城池,八千多兵卒,如何讓朝廷接納我們的條件”
李師悅開口點明主要問題,時薄則是走到案前,來回渡步道:
“王式此前在徐泗就任時,銀刀軍便是為他所滅,許多弟兄得知他南下,早已有了投降的心思。”
“汝等只要夸大,說王式領軍十萬前來,投降還有活路,且朝廷之后軍在徐泗地區均田,這樣軍中弟兄自然會有愿意投降的。”
徐泗地區風氣彪悍,可曾經最為彪悍的銀刀軍就是被王式所滅,
后面招募的這些兵卒,大部分都是放下鋤頭來當兵的,回去種地也手藝熟練,只要發田就餓不死。
不過均田是一回事,弟兄們能拿到多少田就是另一回事了。
正因如此,李師悅繼續說道:“若只是均田,弟兄們又能分到多少田”
“回去過那泥腿子的日子,又有幾個人愿意”
“起碼多分些田地,讓弟兄們能收租過日子,弟兄們才會支持投降。”
“沒錯,自然要多分點地!”
“依俺說,每個人發五十畝良田,便是易二休一,每年也能收到二十石糧食,足夠弟兄們富貴了!”
眾將七嘴八舌說著,時薄卻聽得臉黑:“五十畝良田,您們倒也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