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隆輕笑回應,接著說道:“這黔中此前鮮少有王朝愿意投入錢糧開發,可我朝日后要攻略大禮,必然要經此攻入。”
“高駢遷徙了幾十萬百姓進入黔中,又屠戮了許多古蠻,倒是省去了我軍不少麻煩。”
“不過西南廣袤,不知多少苗瑤群蠻居住山溪谷壑之間,一味的屠戮,並不能將他們屠戮一空,還是得想辦法將他們遷徙到中原來充實中原人口才行。”
“敕令王建,令其在拿下黔中后,調土工與火藥不斷開山路,砍伐沿途樹木,每隔十里置驛站,驛站必設可存儲千石糧食的糧倉,城池若修葺則擴修。”
遷徙漢人去西南,遷徙西南夷民到中原,這確實苛待了遷徙去西南的漢人,但這卻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沒有幾十上百萬人口遷徙過去,西南這廣袤的土地始終不屬於漢家,這點從兩漢到如今就能看出來。
若是兩漢鼎盛時也動輒遷徙幾十萬百姓進入西南,以當時西南的人口情況,恐怕也不會發生漢人夷化的事情了。
思緒間,劉繼隆對趙英吩咐道:“敕令給洛陽,著其調遣關西學子中東川學子前往黔中主事衙門。”
治理黔中,還是需要東川地區出身的學子才行,黔中雖然許多地方夏季涼爽,但那僅限於靠近大禮的那幾個州,其余各州還是有些濕熱的。
若是採用北人官員,多半會被當地氣候折騰不輕,輕則重病,重則斃命。
當然,想要解決這種問題也簡單,那就是不斷地砍樹。
所謂冷瘴和熱瘴,無非就是高原反應和植物濕熱腐敗散發的有毒氣體罷了。
隨著人類開始活動,沒有了樹木遮蔽的沼澤都成為了土地,繼而被開墾為耕地。
那些樹木則是被用作建造房屋,製作家具,亦或者當成柴火焚燒了。
封建王朝對於遷徙百姓的手段是十分粗糙的,因此在遷徙路上造成的死傷也常年居高不下。
唐初遷徙百姓去嶺南,死者十有七八,到了明代勉強能達到十有五六,直到清代才勉強降低到十有三四。
之所以如此,全因遷徙人口多了,死的人多了,也就把經驗總結起來了。
劉繼隆從隴右時就開始搞人口遷徙,而在他手中,百姓的死亡率卻並不高,原因就在於他把什么都準備好了。
沿途的糧食、草藥、道路和醫匠等等問題他都考慮到了,雖說這樣遷徙的成本比較高,但總比用百姓性命來試錯要好得多得多。
只要王建按照自己的敕令去做,遷入黔中的百姓死亡率絕對要降低許多。
在他暢想同時,思政殿外卻有人快步走入其中,劉繼隆定睛看去,卻見是此前的起居郎敬翔。
“殿下,我軍已經攻破黃岡、皖口,近萬叛軍投降。”
敬翔恭敬走到劉繼隆面前,遞出手中軍報。
劉繼隆接過查看一番,確認無誤后才頷首道:“如今江北只剩下黃坡一座孤城,王式及耿明聯手,這梁纘撐不了多久的。”
“算算時間,這高千里應該拿下睦州,準備進攻浙東了吧”
“現在就是不知道,他是要回援湖南,還是要硬著頭皮繼續進攻浙東了。”
他現在也吃不準高駢會如何抉擇,畢竟他不是高駢,高駢也不是他。
雙方掌握的情報並不一致,但高駢得知自己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后,他應該會考慮該如何保住湖南和江西。
“仔細盯著,吾要看看這高千里的定力是否無可撼動。”
劉繼隆簡單吩咐一句,便轉身走向了偏殿,而敬翔與趙英只能躬身送禮。
在他身影消失后,接下來幾日時間里的漢軍也繼續高歌猛進。
王建先后攻占扶陽、都上,兵鋒直指綏陽,而魯褥月則是將能撤走的百姓盡數撤走,準備撤往矩州繼續與王建拉鋸。
俞公楚在加固澧水防線,而高杰則是躲在洞庭湖內,梁纘則繼續死守黃坡。
安南的蔡襲,面對沒有援軍的情況,只能硬著頭皮阻擋祐世隆、段宗榜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