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殿下敕令,某無法出兵。”
“只是汝等若是信某,可率軍撤往昔年的翁山縣(舟山),短則半月,長則兩月,某必出兵江東而下。”
“這……”聽到李陽春這番話,使者面露猶豫。
見他如此,李陽春則是安撫道;“事關數萬人性命,你無法決斷也正常,且下去休息休息,想好了再來尋某。”
“是……”使者嘆了口氣,只能在旁邊兵卒護送下離開衙門。
在他走后,堂內眾將紛紛看向李陽春,李陽春則是起身走到案前渡步道:
“宋威、董昌、楊行愍、錢鏐等人在江東、兩浙素有威望。”
“且不提殿下還未敕令,便是殿下下了敕令,也得考慮考慮這四人在江南的威望。”
“讓他們退回舟山,然后由我軍收復江東兩浙,如此可提高我軍威望。”
“若是他們選擇投降高駢,則更便宜我軍在當地收回土地,省去了與豪強贖買土地的許多麻煩。”
“此事,某會奏表殿下,汝等若是覺得不可,也可奏表殿下。”
李陽春知道自己資歷淺薄,軍中不少將領不服自己,但他還是開誠布公與眾人交談心聲。
見他如此,不少將領也紛紛面面相覷,但最終沒有說什么。
眼見無人反駁,李陽春便遣散了眾將,而李陽春派出的快馬也火急火燎的往江陵城趕去。
幾日后,那使者眼見李陽春是真的不打算出兵,這才乘船返回了浙東,而此時高駢已經拿下了越州,留給他們的只剩下了明州一地。
在使者帶回消息后,宋威、董昌等人只覺得自己被劉繼隆戲耍,紛紛拍案而起。
“混帳,當初說了歸降會出兵,現在兵馬在哪”
“讓某退往翁山,虧他想得出來!”
“關西馬奴,無非仗著兵強馬壯才坐上此位,還沒當上天子便如此輕待於某,日后如何得了!”
“某不去翁山,某寧愿投降高駢,也不去翁山!”
宋威、董昌二人氣得發抖,已然決定要投降高駢。
楊行愍與錢鏐二人皺著眉,卻私下對視了一眼,一言不發。
“傳令下去,明日全軍投降高駢,某便是做高駢之臣,也不做劉繼隆麾下之犬!”
面對劉繼隆數月的見死不救,宋威與董昌做出了決斷。
只是面對他的這番作為,楊行愍與錢鏐並未說什么,直到宋威和董昌見到無人反對,將眾人遣散后,楊行愍與錢鏐才聚到了一處。
“某要撤往翁山。”
二人私下見面,楊行愍直接開門見山的與錢鏐說了自己的目的。
錢鏐聞言眼神閃爍,末了點點頭道:“高駢不過冢中枯骨,劉繼隆無非忌憚我軍日后依舊盤踞江東,唯有撤往翁山才能讓他安心。”
“既是如此,撤往翁山也無傷大雅,反正某從未想過要在浙東茍全。”
“如此則甚好。”楊行愍點點頭,隨后與錢鏐錯開,各自返回了各自居所。
是夜,二人節制水師與親眷,出明州往翁山而去,等宋威與董昌反應過來時,卻已經來不及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