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話十分自信,但自信的來源主要還是他的年紀和身體狀況。
如今他不過四十一,身體狀況良好,自然沒有必要對朱溫這群人心生忌憚。
何況三司分權的制度下,官員壓根沒有機會在朝廷處于上升期起兵作亂。
如朱溫這種善于審時度勢的人,若知事不可為,自然不會強行為之。
當初朱溫敢于叫板劉繼隆,那是建立在河朔及河北諸鎮都想對付劉繼隆,且高駢還在南邊聲援的局面。
雖然劉繼隆占據的地盤更大,可河北畢竟才是北方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更別提朱溫還占據當時河南道人口最多的齊魯之地了。
雙方除了疆域有所差距外,其余紙面的人口、軍隊數量都差不多,這才是朱溫敢于合縱連橫來對付劉繼隆的底氣。
失去河朔三鎮后,朱溫自然知道劉繼隆統一天下為大勢所趨,所以才會連忙投降。
在劉繼隆看來,只要國勢平穩,朱溫這種人反而是不太容易叛亂的人。
反倒是李克用、李思恭這種常常意氣用事的人,很容易違反常理做出些不好的事情。
正如當下,明明天下都被自己統一,可李克用與李思恭卻依舊在漠南結盟,試圖對抗朝廷。
這種舉動在劉繼隆看來,著實有些愚蠢。
若非如今天下尚未安定,軍民盡皆疲憊厭戰,國庫也實在算不上充盈,恐怕他早就對北用兵了。
想到此處,劉繼隆又想起了朱溫檢舉的那些事情,不由看向趙英:
“軍中也該查一查了,看看到底是誰與這群人勾結,是為了錢帛還是為了什么”
“是!”
劉繼隆并不奇怪軍中有內賊,畢竟除了他起家的十萬隴右將士外,其余不是在關西就是在關東招募的。
其中有不少將領意志不堅定也正常,不過軍隊既然能被滲透,那也說明劉繼隆的計劃該提前了。
臨州大學的那些學子,差不多也能鋪下去對軍隊思想進行改造了。
“都督府置軍政司,設軍政使二人,副使八人隸焉。”
“都督使司置軍政御史,每團設監察一人,掌將士訓諭思想之事。”
“軍政司之選,悉取臨州大學卒業者,且歷軍旅三載以上,遴選務在精嚴。”
“若員額不充,寧闕毋濫,勿以充數為務。”
趙英見劉繼隆又新設衙門,且明顯是對著將士們去的,在隴右就學過的他,自然知道政治思想課代表什么,所以他立馬便嚴肅起了起來。
“臣遵命……”
見他應下,劉繼隆微微頷首,而這時堂外響起了呼喚的聲音。
“殿下,臣起居郎敬翔求見……”
“進!”
劉繼隆側目向堂外看去,只見敬翔帶著兩名王府書吏抱著文冊走入堂內。
“殿下,秋稅的文冊和各地初步的圖籍都送來了。”
他邊說邊帶人將文冊放在了劉繼隆的案上,同時抽出幾本各項匯總遞給劉繼隆,在劉繼隆打開同時解釋道:
“是歲天下七百八十二萬七千六百五十二戶,三千九百一十三萬八千二百六十口,圖籍所載耕地二百七十七萬六千五百二十四頃。”
“入秋田稅二千余五十七萬六千四百余石,鹽鐵茶礦及商稅等雜項折色二百二十六萬貫左右,錦緞絹帛二百九十六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