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人圍攻朝廷軍隊,試圖刺殺劉繼隆、劫掠李佾南下為帝……
莫說劉繼隆大肆牽連,便是劉繼隆將其夷滅三族,天下百姓也不敢說什么。
哪怕是鄉野愚笨之人,卻也知道試圖刺殺皇帝與造反的下場是什么。
朝廷只處死主犯和從犯的本宗,而將其三族流配邊塞,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德了。
饒是如此,天下諸道卻依舊被弄得人心惶惶,幾乎每日都有都督使司的兵馬和按察使司的州兵在城池、官道、鄉野巡邏。
各州縣被捕之人,大多牽連全族,往往牽一發而動全一身,動一人而牽全族。
各州縣世家豪強人人自危,整個天下都因豆盧瑑等人謀逆之事而沸騰起來,宛若灶上鍋,油中水。
隨著時間來到臘月初十,洛陽及東畿、京畿兩道的緝捕論罪之事先行造冊,李商隱也在造冊后第一時間前往行宮,見到了正在欣賞臘梅開的劉繼隆。
“兩畿之中,謀逆罪臣皆已論罪并抓捕入獄。”
“以豆盧瑑、裴澈、張直方、崔沆等四十九名主犯皆以在謀逆時伏法,所牽扯之三百九十四名從犯,現已緝拿入獄。”
“經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等三司決議,主犯、從犯及其本宗共計三千四百五十七人將于臘月二十五日處斬于雒水旁。”
“余下五百三十六名知情不報者,皆以緝拿入獄,削去官職,等待改元后奪情處置。”
四百余名主、從犯官員,僅僅只是本宗便能牽扯出三千多人,如果是夷三族的話,能牽扯出的人恐怕不下十萬人。
這還只是兩畿之地牽扯出來的犯官,地方十三道的三司可是至今都沒有結束案子,所牽連之人恐怕不少。
想到此處,李商隱便不免隱晦看向了劉繼隆,眉宇間顯得有幾分憂慮。
只是他也不好說什么,畢竟豆盧瑑等人謀逆屬實,便是劉繼隆將其夷三族都不會有人覺得他過分。
“敕令五軍都督府,以河東、河北兩道都督使司集結兵馬三萬,元宵過后出兵收復營州。”
“豆盧瑑此案告終后,如河東、河北、河南犯官及其親眷,盡數發配平州、營州為民。”
“關內、東畿、京畿、隴右等處,盡皆發配安西、北庭為民。”
“劍南、山南西道等處,盡數發配黔中為民。”
“淮南、山南東道等處,盡數發配湘西為民。”
“江南東、西兩道逆民,盡數發配嶺南為民;嶺南道逆民,發配安南為民。”
“諸多逆民,發配州縣落戶,不可擅自離縣境百里,若逃一人則罰鄰里,不禁科考。”
劉繼隆定下處置,李商隱聽后則吸了口氣道:
“天下逆民,少則二三十萬,多則四五十萬。”
“如此多逆民,若是算上南邊降卒及其親眷遷徙,耗費恐不少。”
自古而今,遷徙向來代表著死傷和錢糧耗費,縱使漢軍的遷徙流程已經十分成熟,可遷徙的耗費也比普通的遷徙要高出倍許。
四五十萬人,每日遷徙的情況下,最少吃糧三斤。
劉繼隆制定的發配路線,除了將逆民遷徙西域外,其他路線的路程雖然都在千里左右,但以百姓遷徙的速度,卻依舊要走兩三個月。
更何況發配遷徙容易,事后安置才是最難的。
劉繼隆定下的這些地方,要么就是拋荒之地,要么就是剛剛開墾的蠻荒之地。
逆民被發配到此后,需要兩三年后才能自給自足,在這期間都需要朝廷提供糧食來養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