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面對李陽春的承諾,袁襲沒有半點猶豫便下定了決心。
“都督既然說要以十年來治嶺南太平,某雖不才,卻也愿意隨都督治理嶺南十年。”
他主動將李陽春口中的三年提高到十年,因為他清楚自己在軍中能得到更大的拔擢。
只要能拔擢成為正四品的都督僉事或從三品的都督同知,屆時再轉去六部當差,肯定比去布政司熬資歷要便宜的多。
面對袁襲的自告奮勇,李陽春滿意頷首道:“如今我嶺南都督使司主要便是圍剿土蠻,軍墾荒地。”
“汝先去鄧僉事處幫他處理軍墾屯田事物,待到熟練后再調入其中當差也不遲。”
“是!”袁襲不假思索應下,繼而見李陽春沒有別的吩咐,這才緩緩退出了衙門。
在他走后,李陽春則是以袁襲帶來的消息寫了份關于嶺南都督使司的奏表,令快馬將奏表送往洛陽。
算算時間,奏表送抵洛陽時,陛下也差不多剛剛忙完立國的事情,想來會十分重視此事。
這般想著,李陽春揉了揉眉頭,隨后便全身心放到了軍政要事之上。
相比較他,遠在西域的張淮深則更為安穩,不僅不受中原動蕩的影響,甚至恨不得中原動蕩的越大越好。
“前番方才說安西與北庭百姓不足,不足以修建城池往黃草泊而去。”
“如今看來,這中原動蕩后,怕是要有不少人被發配到安西和北庭,屆時便可往黃草泊修建城池而去了。”
臘月二十四日的西州高昌城內,坐在衙門內,享受著火墻帶來溫暖的張淮深正在沒心沒肺的笑著。
張淮溶、李明振、曹議金等人坐在堂內左右椅子上默不作聲。
劉繼隆此前遷入西域的數萬囚犯和降卒,眼下已經被安置到了疏勒。
不僅如此,張淮深還將赤河(塔里木河)兩岸的那些城池廢墟紛紛修葺,勾連起了龜茲和疏勒的聯系。
如今的龜茲、疏勒、焉耆等三鎮十余城擁有二十余萬口百姓,其中漢口九萬多,胡口十余萬。
南邊的于闐、仲云都十分守規矩,所以天山以南的局勢已經穩定了下來。
正因如此,張淮深才會從龜茲回到高昌,并且開始謀劃向黃草泊前進。
不過想要達成這一愿景,需要的人口并不少。
劉繼隆雖然先后往西域遷徙進入二十余萬百姓,可最后留在西域的只有不到二十萬百姓,其余不是死于疾病就是逃亡他處。
這不到二十萬漢家百姓,只有三萬在天山以北的庭州定居,其余十七萬都在天山以南的二州三鎮。
三萬庭州百姓,根本支撐不起上萬兵馬去攻打八百余里外的黃草泊,所以擺在張淮深面前的問題就是人口。
他需要十幾萬人口,才能從北庭不斷修建城池向西,最少耗費五六年時間,才能支撐起上萬人的軍隊西征拿下黃草泊。
原本他還不知道怎么和劉繼隆開這個口,現在中原如此動蕩,他想要開口就簡單多了。
“若是朝廷愿意遷徙逆民前來,以我安西、北庭之情況,能收容多少百姓”
張淮深不顧三人沉默,興高采烈的詢問三人,三人中的李明振聞言作揖道:
“眼下我軍在安西、北庭之下有胡、漢四十三萬口百姓,有耕地一百五十余萬畝。”
“衙門每年能征得十二萬石,錢帛四十余萬貫匹,七千余頭牛,三萬只羊。”
“若是在于闐、河西買糧,則是可以勉強積存三十萬石糧食。”
“不過我軍將士所用糧食便不少于二十萬,能留下來的只有十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