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和屋舍均分給百姓,其余則是可以收藏或變賣后充入國庫。
這些宅邸店鋪,哪怕每處只有幾十上百貫,那也是數百萬貫的財富。
有了這筆錢,朝廷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陛下,臣有事啟奏。”
忽的,身為同平章事的蕭溝緩緩起身,但他不用開口劉繼隆都知道他想要說什么。
即便如此,劉繼隆還是頷首:“準!”
“陛下,臣以為此次牽連過廣,其中定有無辜之人,臣請陛下調派六部官吏共查。”
蕭溝果然為那些人開口了,而他之所以開口,顯然是朝中有不少舊臣擔心劉繼隆如此牽連,自己日后也會被誣告構陷。
對于此事,劉繼隆自然知道四十幾萬人里肯定有許多無辜之人。
如果他只是官員或升斗小民,他肯定會惋惜這群人,但他不是。
他如今是大漢朝的皇帝,需要考慮的是整個天下。
現如今的局面是漢人除西北方向外,各處方向的生活范圍都在萎縮。
朝廷雖然可以用軍隊來將土地收復,但土地上沒有人,這樣的土地即便收復過后,也會在國家勢衰時丟失。
歷史帶來的教訓足夠多了,所以即便有罵名,劉繼隆也要大搞株連,為的就是將那些失去的土地收回來,并永遠的把握在手中。
“此事既已定下,便不必多生事端。”
劉繼隆將此事拍案定下,蕭溝見狀只能無奈嘆氣,最后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
見他坐下,劉繼隆并未說什么,只是將目光看向李商隱和戶部新任尚書封邦彥。
眼見劉繼隆目光看來,封邦彥余光看向不動的李商隱,便知道是該自己開口的時候了。
“陛下,臣戶部尚書封邦彥有事啟奏。”
“準!”
劉繼隆頷首準許,封邦彥也起身開口道:“如今天下大定一載有余,諸道魚鱗圖冊均送抵戶部。”
“是歲天下有戶七百七十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七,三千八百六十三萬二千六百三十五口。”
“諸道田冊尚在丈量,故此暫不可知……”
隨著天下安定過去一年有余,諸道人口也隨著攤丁入畝和廢除徭役及丁稅等政策而統計了清楚。
此前戶部奏表天下有三千九百多萬人,但那是抄舊會昌年間的數據。
會昌年間隱匿人口雖多,可隨著三十年來戰亂不斷,死難的百姓也是數以萬計。
三千八百六十三萬人口,這算是現今手段和政策下,所能查出最貼近現實的人口了。
這個人口相比較唐以后的歷朝歷代來說,自然是比較少的,但放在同時代卻依舊是世界級的巨無霸。
只是這樣的人口,似乎依舊無法完成劉繼隆想要收復遼東、云南的目標,更別提充實嶺南和黔中、湘西了。
如此想著,劉繼隆微微頷首道:“諸道田冊丈量不可急躁,需好生丈量,不可馬虎。”
“臣遵旨。”封邦彥連忙應下,隨后見劉繼隆沒有吩咐才重新落座。
在他落座后,劉繼隆目光看向工部尚書竇斌,干脆利落的吩咐道:
“耕稼,衣食之源,民生之所資;而時有旱澇,不可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