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駐守的魏興給方永寫了信。
魏興認為,草原人雖然不善守城,但兵馬眾多,京城十分堅固,短時間內很難拿下城池。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出奇制勝。
他愿意領一支奇兵,走太行山脈,直接進攻草原人的后方,也就是草原人來時的方向。
這一計策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執行起來卻很困難。
最大的問題在于怎么通過太行山脈。
荒山野嶺,想要帶大軍通過難上加難。
但方永最終還是同意了這一計策,給了魏興一萬人,換高犁駐守房山。
之所以答應魏興,是因為在方永的視角里并不知道草原的糧草已經枯竭。
草原有著十幾萬人,兵馬充足,短時間內不可能拿下京城。
魏興的計策雖然風險很大,但確實有機會提前結束戰爭,因此值得一試。
另外就是,方永這邊的糧草也已經不多了。
雖然他有著雙倍的糧食收獲,糧食充盈,但耐不住消耗巨大,二十多萬軍隊人吃馬嚼,再加上救災山東,糧食大量消耗。
按照估算,剩余的糧食也就夠維持四五個月的了。
方永已經下令讓軍糧官省著點放糧,稍微節省一些,堅持到六月,到時候后方豐收,就又可以續上。
不知道打一年的話,草原人能不能挺住……
卡赫可汗不知道方永的想法,知道的話他恐怕要吐血。
一年?一個月他都費勁了!
如今軍中的糧食已經見底,李昊正在拼命的想辦法找糧,甚至不惜搜刮城中官員和百姓的糧食。
軍中的伙食在幾天前就已經被迫減半,士氣非常低迷,卡赫可汗不得不親臨城墻,鼓舞士氣。
這里是高志和巴贊負責防守的一段城墻。
按照鄧仁的部署,應該是漢人和草原人通力合作,防守城墻。
但是現實情況卻并非如此。
一來巴贊不會守城,二來他不愿被漢將鄧仁指揮。
巴贊認為,就應該讓這些漢人頂在前面,減少他們草原人的傷亡,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而高志和巴贊關系要好,為了討好巴贊,高志就命令手下的士兵頂在前面,負責大部分危險的防守任務。
巴贊對此非常滿意。
二人的關系因此更加親近了。
而卡赫可汗上了城墻后,見高志指揮著手下的士兵英勇作戰,主動攬下了那些最危險的工作,這讓他誤以為是高志在危機時刻表現的英勇無畏,反倒讓他對高志的觀感有所轉變。
另一邊,方永正在視察著胡家兄弟的地道挖掘情況。
忽然傳來消息,卡赫可汗登上了城墻。
這讓方永大喜。
趕忙往前線趕去。
到了前線,果然見卡赫可汗正在城墻上鼓舞士氣。
對方身披一席白灰色皮毛大襖,相貌威武,氣度不凡,說話間流露出一種令人信服的氣勢,在城墻上十分顯眼。
卡赫可汗的身體目前站在城臺之內,身邊有數名親衛執盾保護,普通人自然是不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的,但是方永不同。
天賜良機啊!
方永當即命人找來一件小兵的衣服,換上了去,然后偽裝成士兵向前沖鋒。
到了距離城墻兩百來米的距離后,方永拿起背上大弓,縱身一躍,跳起八九米高,再運氣往上一提,又憑空挪高了兩米。
拉弓引箭,“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