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陳懷信保持著平靜,目光看向鄉勇軍里的一個中年人,說道:“您是多久之前去鄆州買米的呢?”】
【“大概有二十年了吧!”那中年人回答道,“那時候皇帝老爺剛剛發行大承寶鈔,當時我們很多人都在懷疑,這東西有沒有用,生怕花不出去呢!”】
【“那你最近還有沒有去過鄆州買米呢?”】
【“七八年前還去過一次,當時買一石米,要花上三十貫寶鈔……”】
【話還沒有說完。】
【中年人就已經沉默了。】
【而聽到他們對話的鄉勇軍,此時也都反應了過來。】
【對于他們來說,銅錢和大承寶鈔,已經很久沒有用過了。】
【那些在加入鄉勇軍前的村民,很多時候都是采取以物換物的形式,去兌換自己所要的東西!】
【他們對于大承寶鈔的印象,還停留在很多年以前。】
【而現在的大承寶鈔……早就已經不值錢了!】
【“我就說嘛,之前在縣城里乞討的時候,我還奇怪,為什么會有人提著一沓一沓的寶鈔,去糧食鋪子里買東西,因為不拿這么多,還買不到多少糧食!”】
【“俺記得,朝廷之前說,可以隨時拿大承寶鈔,去到錢莊換取等價的銅錢,可是俺村里,沒有一個人兌換成功的,全都是被護院給趕出來的!”】
【“哼!錢莊只是不給我們換而已!我可是親眼見到,戴著官帽的老爺,拿著一貫寶鈔,兌換了一千文銅錢!”】
【“當時我還不服氣,也想要將我的寶鈔給換成銅錢,但那護院將我趕出來,說老爺們能換,不代表我也能換,還跟我說這事連想都不能想!”】
【“……”】
【這一次。】
【那議論聲更是大上許多!】
【錢財之事與所有人都是息息相關的!】
【普通百姓被迫使用大承寶鈔,想要像是以往那樣買上物件,卻發現同樣的價錢,寶鈔卻根本買不到、甚至還一天比一天貴的時候!】
【那心中的不滿與憤慨,自然而然的堆積了起來,直到現在才敢發泄出去!】
【陳懷信站在篝火旁,看著那討論聲越來越大的鄉勇軍。】
【他其實也沒有想到,自己都還沒說太多事情,那赤裸裸的現實,那所遇到的現實,那被按在泥土里對他們說不允許站起來的現實,就已經讓鄉勇軍憤怒了起來!】
【或者說。】
【這就是應該的!】
【“將戰爭的影響轉移到百姓的身上。”】
【“用不斷發行的大承寶鈔掠奪那微薄的積累。”】
【“哪怕沒有我。”】
【“承國的未來。”】
【“也必將是叛亂不斷!”】
【陳懷信在心中想著。】
【他前往長安城時,曾想過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那腦海中的知識告訴他,這個問題叫做通貨膨脹,過多的發行大承寶鈔,讓它已經變得跟廢紙沒有太大區別!】
【但是。】
【那是曾經的自己所懷的理想。】
【跟如今的他又有什么關系呢?!】
【他現在只想看到承國血流成河!】
【“先生!”】
【“為什么會這樣?”】
【有人忽然沖著陳懷信問了一句。】
【其他人聽到這話也安靜了下來。】
【所有人看著陳懷信,那眼睛里滿是疑惑,明明在最開始,大承寶鈔跟銅錢一樣,所買到糧食的花銷沒有任何區別。】
【可是漸漸的,銅錢還是銅錢,沒有任何變化,大承寶鈔卻慢慢變得不值錢了,買上同樣的東西,要付出比銅錢多十倍百倍千倍的花銷!】
【他們無奈,被迫回歸了以物換物,勉強讓自己的生活能夠維持下去,但是他們那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怎么卻忽然變得越來越少,甚至是直接沒有了呢?!】
【鄉勇軍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