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前承時期的讀書人抨擊朝廷,讓煜國爆出輿論方面的隱患。】
【所以陳懷信就想過創辦報紙,以便能夠引導那國內的輿論風向。】
【只不過。】
【那時候。】
【煜國境內識字的百姓并不多。】
【所以他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安排人手,在各地宣傳朝廷之事。】
【到了現在。】
【這已經成為了百姓空閑之余,集中一起討論朝廷之事的地方。】
【雖然百姓也就是圖個樂,無法真正的明白這些政策的深意,并且那宣傳之人偶爾所說的,某個大臣犯了錯誤之類的事情,才會讓他們更感興趣!】
【而這樣的地方,不僅能夠滿足百姓的娛樂需求,還能管控住輿論的風向,所以即便偶爾有臣子擔憂,讓百姓討論國事是不是不太好,但包括宰相在內的重臣,都覺得這沒有什么。】
【“既然我們做得都足夠好。”】
【“那為什么要怕百姓討論?”】
【“為什么要禁止他們聊國事呢?”】
【宰相當時是這樣說的。】
【當然。】
【這也跟此事是陳懷信親自安排的有關,連自家陛下都沒對此有何意見,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不會有太多的反對。】
【不過。】
【這樣的地方還是不太方便。】
【因為只有小部分百姓,能夠在場聽到宣傳之人的講述,大部分百姓,都是依靠口口相傳,來知曉朝廷又做了什么!】
【“畢竟。”】
【“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
【“在那宣傳之時集中在固定的地方。”】
【“而且那地方也無法容納這么多人!”】
【這種缺點基本無法解決,但沒有更合適的方法,就只能將就著用了。】
【但是現在。】
【學校的建立已經有四年半了。】
【雖然依舊有大部分百姓,仍然是處于文盲狀態,可是他們的孩子,很多都已經是知曉文字的了!】
【“能夠通過科舉的黎民百姓只是極少數。”】
【“但是知曉常用文字的百姓的孩子卻并不少!”】
【“如今創辦報紙,正好是個合適的時機!”】
【“不僅是識字的孩童,會渴求有更多的文字文章可以閱讀,也能夠借助孩童之口,讓其家長知曉朝廷的動向。”】
【“從而讓朝廷徹底掌握輿論風向!”】
【陳懷信是解釋著。】
【而那戶部尚書在聽到這話后,臉上頓時流露出了驚愕的神色!】
【他自然能夠看得出,若是創辦這樣一份報紙,會給朝廷帶來多大的好處!】
【至少以后如果有人想要歪曲朝廷的本意,也會被看過報紙的百姓反駁,再不濟也能讓百姓保持懷疑,而不會當場就相信他人!】
【“而且。”】
【“還能借助這報紙來賺錢!”】
【“讓我煜國國庫多一筆額外收入!”】
【戶部尚書興奮。】
【這種不用花錢,反而還能賺錢的事情,他自然是非常的喜歡的。】
【但陳懷信卻搖著頭,說道:“不,報紙價格越低越好,哪怕是虧本買賣都無所謂,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百姓,買得起這報紙!”】
【報紙是為了輿論宣傳,若是普通百姓買不起,那還如何控制風向?】
【但這卻讓戶部尚書變得苦哈哈的,雖然商稅的提升讓國庫的錢糧變多,可是虧本做報紙,還是要面向所有百姓,那得要多大的花費才行啊!】
【而陳懷信似乎是看出了,戶部尚書在想些什么。】
【他笑了笑,繼續的說道:“所以,我還打算創辦小說與連環畫,用它們的收入來彌補報紙的支出。”】
【“如此不僅不需要國庫多花錢,還能夠豐富百姓的精神娛樂生活!”】
【“畢竟,百姓可不是只用吃喝睡覺,就不需要別的東西的牛馬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