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道教不如我佛教一根,我等前往西天取經之人,直到現在,都不斷有功績傳回!”】
【“信道教,不如信我佛教!”】
【“……”】
【諸如此類的話語。】
【在和尚們的有心傳播下,逐漸擴散到了大半個長安城。】
【那些道士氣得臉都要綠了,持著劍就想要去找這些禿驢麻煩。】
【最后。】
【還是道教領頭人攔下了他們。】
【“無需動怒。”】
【“他們如今也就逞一下口舌之利。”】
【“只要我等尋到更多的海外仙山。”】
【“那未來的煜國。”】
【“我道教依然獨占鰲頭!”】
【道教領頭人非常自信。】
【畢竟。】
【他可知道。】
【陛下準備將煜國最好的船只,提供給他們道教去訓海外仙山!】
【而且先前所找到的日本島,可是讓煜國海軍集體出動前去占據!】
【“若非不能告知百姓具體詳情。”】
【“日本島之事。”】
【“就足以讓我道教壓上那些禿驢一頭了!”】
【道教領頭人有些可惜。】
【他感覺。】
【那些禿驢在西域造成的影響,應該是沒有日本島來得大的,從朝廷的反應來看,就能判斷哪個更重要了。】
【不過。】
【這件事不能說出去。】
【那就只能繼續探尋海外仙山,至少讓道教至少能夠有底氣,去反駁禿驢們的胡言亂語!】
【“可是。”】
【“我道教的積蓄。”】
【“在之前已經消耗大半了。”】
【“若是朝廷不愿意支援一二的話……”】
【有些道士的語氣充滿了擔憂。】
【他們本來想著,花費一兩年時間,一鼓作氣帶回更多成果,讓朝廷可以大手筆的支持道教,現在因為臺風問題,他們被迫返回,成果……幾乎為零!】
【而道教領頭人聽到這番話后,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為難。】
【不過。】
【就在他想著。】
【將這困難上報朝廷。】
【以祈求一點幫助時。】
【有豪商忽然找上了他們。】
【“我們可以出錢出物。”】
【“幫助道長們繼續前往海外尋找仙山。”】
【豪商表現得很是客氣。】
【但道教領頭人不敢私自做決定。】
【他將此事告知朝廷。】
【那奏折也很快來到了陳懷信面前。】
【“熟知海洋的道士,加上有錢的豪商,去海外尋找仙山?”】
【看到這兩個搭配。】
【陳懷信的腦海中。】
【頓時浮現出了一個名詞。】
【“大航海時代!”】
……
ps:昨天寫的軍中增加的新職位,都用這么繞口的描述了,有些內容還是被審核刪了,簡直無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