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十六年,十二月。】
【在最后一個月。】
【陳懷信本以為。】
【應該不會再發生什么。】
【讓內閣與六部能夠整理著整年的事情。】
【然而。】
【就在他與長子聊著。】
【關于百姓事情之時。】
【新首輔居然前來匯報,那下海了差不多三年的道教,居然在這最后一月,回到了煜國的土地上!】
【“嗯?”】
【“他們居然回來了?”】
【“朕還以為。”】
【“他們可能出現了意外。”】
【“所以才一直沒能夠回來!”】
【陳懷信臉上有些詫異。】
【按照他的估算。】
【那道教的道士們,有著這么多次的航海經驗,還有著蒸汽寶船的幫助,這次下海頂多也就一兩年,就應該返回煜國了。】
【畢竟。】
【那蒸汽寶船的航行速度。】
【可是遠超于以往的船只!】
【就算是環球一周也該回來了!】
【為何這次會需要花費那么長的時間?!】
【陳懷信看向了新首輔。】
【新首輔也很明白的解釋道。】
【“按照那領頭的老道的說法。”】
【“他們這次下海。”】
【“似乎遇到了不少意外。”】
【“再加上。”】
【“他們在一座新大陸上搜刮了有大半年。”】
【“所以這次航行才會花費那么長的時間!”】
【聽著新首輔的話。】
【陳懷信臉上的驚愕更是濃郁。】
【他沒想到。】
【這出海的老道。】
【居然又發現了新大陸!】
【“而且。”】
【“能夠搜刮大半年。”】
【“就代表著。”】
【“這島上有不少東西、是煜國本土沒有的。”】
【“不然他們應該只會像上次一樣。”】
【“抓捕一些袋鼠就差不多返航了!”】
【陳懷信在心中想道。】
【而這番猜想。】
【也讓他的眼睛越來越亮!】
【因為。】
【這一次。】
【那道教。】
【很可能是找到了美洲大陸!】
【“若真是如此。”】
【“不只是土豆紅薯!”】
【“還有不少產于那片大陸的東西。”】
【“應該能夠被他們給帶回來吧?!”】
【陳懷信坐不住了。】
【他直接帶著長子,一同前往了大殿。】
【接連的多次下海,再加上所取得的成果,自然讓那領頭的老道,能夠有資格面見他,而不是只能夠跟首輔匯報了!】
【而當到達大殿后。】
【陳懷信先是看了一眼那老道,隨后才將目光看向了,那擺放在大殿之中,以前未曾見過的東西!】
【越是打量。】
【他越是欣喜。】
【尤其是。】
【當看到土豆與紅薯后。】
【他更是直接笑了出來。】
【“總算是。”】
【“找到你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