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信也是如此,都這個年齡了,都還能夠如此不要臉,說明他們心態極好,這樣的人才能活得更久。】
【“不過。”】
【“那燧發槍隊伍。”】
【“還真有必要組建一下。”】
【“尤其是以后對上羅馬。”】
【“應該能夠發揮出奇效!”】
【陳懷信在心中想道。】
【他很清楚。】
【那腦海中知識里的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夠遠征震驚世界,跟火藥是有著不小的關系的。】
【而哪怕他也知道,如今的煜國面對羅馬,應該能夠占據優勢,但他相比于兩軍沖鋒交戰,他更喜歡采取科技碾壓。】
【“這樣。”】
【“也能讓更多的士卒……回家!”】
……
【靖平十九年,六月。】
【大量昆侖奴被運送到煜國,進行鐵路的建設。】
【那西域鐵軌的推進,也比此前要迅速了許多。】
【不過。】
【就像是之前陳懷信所想的那樣。】
【那些東南亞小國,因為這捕抓無國之民的行動,變得有些混亂了起來。】
【“起因。”】
【“是有一些東南亞國家發現。”】
【“就算是將他國的百姓,販賣給煜國的商人們,也會被照單全收。”】
【“因為對于煜國的商人來說,他們根本不在意昆侖奴的真正來歷。”】
【“只要外表像是昆侖奴,并且是被抓捕販賣的,他們就敢收下來!”】
【“所以這就導致有東南亞小國,盯上了……周圍的鄰國!”】
【新首輔說著那詳細的內容。】
【而朝中眾臣聽到這番話后。】
【臉色沒有發生一丁點變化。】
【畢竟。】
【這雖然似乎好像跟他們煜國有關。】
【但更多的還是東南亞小國自己的問題!】
【“我們的商人只是去做買賣的。”】
【“你們自己想要走捷徑。”】
【“你們自己對那鄰國動手。”】
【“難道還能是我們的問題?!”】
【這是眾臣們心中的想法。】
【陳懷信則是皺了下眉頭。】
【“它們之間相互交戰,似乎與我大煜無關吧?”】
【“還是說。”】
【“有誰想要將這事情。”】
【“賴到我煜國的頭上?”】
【陳懷信看向新首輔。】
【新首輔搖了搖腦袋。】
【“并非如此。”】
【“它們還沒有這么大膽!”】
【“雖然。”】
【“那東南亞民間。”】
【“的確有類似的言論。”】
【“只不過都被他們國家的權貴給鎮壓了!”】
【東南亞小國很清楚,這騷亂與戰爭,究竟是因為誰引起的!】
【但是知道歸知道,不代表就能夠說出來!】
【當初煜國海軍炮轟他們國家,強行打開貿易之門的畫面,可還歷歷在目!】
【不敢有丁點不滿的小國權貴,只能夠在自己國民身上,宣泄出這股怒意。】
【而新首輔則是在繼續說道。】
【“不過。”】
【“他們的紛爭。”】
【“卻影響了我煜國商人的貿易。”】
【“也影響了我煜國如今的稅收。”】
【“所以。”】
【“那些商人便通過商會,向朝廷傳達了想法,希望我大煜能夠出手干預。”】
【聽到這話。】
【朝中臣子頓時了然,為何新首輔會在朝中說起東南亞之事。】
【畢竟這可是事關煜國的稅收!】
【東南亞小國怎樣不重要,可別影響了我煜國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