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國是真有可能,向這片地方伸手的!】
【“或者說。”】
【“不需要太過于插手。”】
【“只需要學習那腦海中知識里的國家。”】
【“就足以將這片地方給牢牢占據住了!”】
【陳懷信回想著知識。】
【拆分不允許統一。】
【吃經濟卻不管理。】
【宗教分幾個。】
【民族分幾個。】
【挑動世仇不結盟。】
【再加上民族滲透、文化洗腦、文化同化等等。】
【這一連串的手段下來,足以讓那片地方,慢慢刻上煜國的印記!】
【等到若干年后。】
【哪怕煜國不再統治它。】
【它也會心甘情愿繼續給煜國當狗!】
【所以。】
【這種種重要性。】
【讓陳懷信對這次的接見與詢問很是重視。】
【而和尚也很識趣,自然知曉陛下所在意的,并非是什么西天真經。】
【“那種東西。”】
【“甚至還不如我煜國本土發展出來的經文!”】
【“中原文化碰撞而出、互相交融著的精華。”】
【“又怎是西行之地所能夠相提并論的!”】
【這是和尚在抵達了印度,翻看了那經文后,所產生的第一想法。】
【也正是如此。】
【他才會將陛下保佑刻在心里。】
【因為佛祖不見得能夠保佑他。】
【但是陛下可以!】
【而在陳懷信詢問的時候。】
【他也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將自己所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就連那沿途的風土人情、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災害、他都沒有半點隱瞞。】
【他的回答讓陳懷信很是滿意。】
【不過。】
【當詢問著。】
【那印度的軍力時。】
【和尚卻沉默了好一會兒。】
【“回稟陛下。”】
【“小僧也不知曉。”】
【“那印度軍事實力如何。”】
【“他們看起來人好像挺多,但裝備卻非常的差。”】
【“他們看起來氣勢似乎很足,但打起仗來……亂七八糟的。”】
【和尚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了。】
【但這番回答。】
【反而讓陳懷信笑了起來。】
【“若是如此。”】
【“那就沒錯了!”】
【“印度就是這樣的!”】
……
【靖平二十年,一月。】
【和尚所帶回來的消息。】
【讓佛教再度得到扶持。】
【頓時。】
【那道強佛弱的局面。】
【又一次恢復了平衡。】
【雖然。】
【道教與佛教。】
【都很是清楚。】
【這是朝廷故意為之的、也是朝廷最想見到的情況。】
【但他們卻并不覺得這有什么,兩邊的領頭人反而還松了口氣。】
【“因為。”】
【“偶爾一家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