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信看著農院學子的報告,目光看向了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年歲已高,但眼神依舊清明。】
【他看著那手中的數據,點了點頭,道:“若非因為土豆紅薯,此前并非我煜國農作物,會讓很多百姓,不知曉應該如何種植。”】
【“不然依靠我煜國朝堂的公信力,都能直接進行大規模推廣了。”】
【戶部尚書的臉上有些遺憾。】
【雖然土豆與紅薯的種植方法并不困難。】
【但是不認識與沒見過,就代表會無知!】
【不然。】
【直接交給百姓種植。】
【他們煜國也能夠早一點、不再懼怕糧食危機!】
【一想到這里。】
【戶部尚書臉上就滿是笑容。】
【而當土豆與紅薯,在各個城池的示范田,開始進行種植后。】
【那自然吸引來了眾多百姓的目光!】
【“據說這兩樣新作物,是道教那位天師,從遙遠的海外帶回來的。”】
【“它的畝產極為恐怖,好像是全國種植后,就再也不用怕饑荒了!”】
【“這些事情早在報紙上看到過了,你就別說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了!”】
【“不過,這種海外農產物,它的畝產真的有報紙說的那么高嗎?”】
【“我煜國本土都沒有的東西,外面有怎么可能會那么好!”】
【“……”】
【百姓議論紛紛。】
【雖然說。】
【出于以往的事情。】
【許多人都還是相信朝廷的。】
【但是對于煜國的驕傲,對于未知農作物的擔憂,還是讓他們產生一絲顧慮。】
【哪怕是以往無腦相信朝廷的百姓,現在也都處在觀望的狀態。】
【“反正。”】
【“只需要稍作等待。”】
【“九十月份……”】
【“就知曉它們究竟是不是這么神奇了!”】
【百姓在心中想道。】
【各城池的示范田。】
【每天也多出很多人的圍觀。】
【因為。】
【所有人都知道。】
【若是土豆與紅薯真的、如同報紙所說的那樣、畝產極為恐怖的話。】
【“那以后……將再也沒有饑荒了!”】
……
【靖平二十四年,七月。】
【學校學子制造出的安全燈。】
【早就在各地礦洞進行使用。】
【雖然說。】
【這并非是一個大規模推廣的學子畢業作品。】
【之前那學子制造出的引雷針,也在容易發生雷暴天氣的地區,由當地官府進行了安裝,以減少那雷電天氣帶來的災害。】
【但是。】
【像是安全燈這樣。】
【推行使用大半年。】
【就顯著降低礦洞爆炸事故的發明。】
【哪怕是在大煜研究所里都很少見!】
【“明年的姬長兮獎,不出意外就是頒給他了,”陳懷信目光看向了姬長兮。】
【姬長兮的臉上露出一抹微笑。】
【她最希望的,就是每年都能有新的姬長兮獎獲得者的出現,不然來來回回都是這些個人,那只會代表煜國的未來僵化了!】
【而這種畢業作品,就能夠競爭最高獎項的學子,她更是極為滿意!】
【“不過。”】
【“這安全燈還是依靠燃油。”】
【“才能夠在礦洞進行照明。”】
【“依然有引爆瓦斯的風險。”】
【“如果不依靠燃油,都能讓燈光照明,是否就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姬長兮的心中忽然冒出了這個想法。】
【這在別人聽來,或許會是異想天開,畢竟連燃油都沒有,如何能夠讓燈光進行照明呢?】
【但是姬長兮卻并沒有,立刻否定自己的想法。】
【沒有經過驗證就放棄猜測,這可不是研究員該干的事情。】
【只是。】
【她現在還要制造滑翔機。】
【暫時抽不出空驗證更多的東西!】
【想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