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二十四年,八月。】
【各城池示范田的土豆與紅薯全都成熟了。】
【頓時。】
【別說是百姓了。】
【就連當地官員。】
【他們的臉上也都是震驚之色!】
【“雖然說。”】
【“朝廷的報紙上。”】
【“早就公布了其畝產量。”】
【“但是……”】
【“也太驚人了吧?!”】
【當地的官員看著從示范田里挖出來的土豆紅薯。】
【他們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些什么了!】
【因為。】
【報紙上公布。】
【與親眼所見。】
【這完全就是兩回事!】
【哪怕是有心理準備。】
【可當親眼目睹那恐怖到極致的畝產量時。】
【這些官員依然會生出——我們是不是統計錯了——之類的想法!】
【不過。】
【在反復進行確認。】
【發現沒有記錯后。】
【他們的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有了這土豆與紅薯。”】
【“以后。”】
【“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饑荒了!”】
【當地的官員笑得很是開心。】
【而民間的百姓則是狂喜了!】
【要知道。】
【這土豆紅薯的示范田。】
【可是他們親眼盯著的!】
【當地官府是絕對沒有在這其中做手腳!】
【“也就是說。”】
【“若是換做我們來種植。”】
【“能夠得到同樣的畝產!”】
【“那以后……”】
【“我們再也不用怕餓肚子了!”】
【百姓興奮不已。】
【雖然從煜國種植本地高產作物開始,就已經很少有百姓會餓肚子了。】
【但糧食掌握在朝廷手中,與他們獲得畝產極高的農作物,那完全是兩回事!】
【而且。】
【朝廷的報紙上。】
【還公布出了土豆與紅薯的食用方法。】
【這讓他們對這兩種農作物更是向往!】
【那些一直以來都很相信朝廷,只是這次選擇觀望的百姓,此時的心中則是無比的后悔!】
【“我明明早就知道。”】
【“朝廷是不會欺騙我們的!”】
【“可我當初為何要觀望呢?”】
【“若是直接找上官府,提出種植土豆與紅薯。”】
【“那現在有著這樣收成的就是我了!”】
【這些百姓痛恨自己的猶豫與遲疑。】
【同時。】
【也有些人在心中暗暗發誓。】
【“若是下次還有這樣的機會。”】
【“就算是搶也要將其搶過來!”】
【“因為。”】
【“陛下。”】
【“他老人家一直在掛念我們、是不會害我們的!”】
……
【靖平二十四年,九月。】
【土豆與紅薯成熟之后。】
【道教的知名度在民間再次上漲。】
【哪怕是道教領頭人都沒有想到。】
【八年之前,師兄從遙遠的海外所帶回來的農作物,居然能夠在八年之后,給道教提供如此巨大的幫助!】
【“而由于這兩樣神物。”】
【“全都是被天師帶回來的。”】
【“我們也算是受到了恩惠。”】
【“所以。”】
【“去道觀供奉一兩炷香。”】
【“這是我們欠那天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