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平二十六年,七月。】
【在知曉自己的女兒,有著研究的天賦后。】
【陳懷信便想著,給她一個獨立的研究所。】
【但是。】
【女兒卻拒絕了。】
【“父親。”】
【“我還要繼續讀書。”】
【“我還要繼續學習。”】
【“現在就得到研究所,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
【女兒對著陳懷信說道。】
【她很清楚。】
【如果自己得到了獨立的研究所。】
【那她很可能會像是母親一樣,整天就呆在那研究所里。】
【這會讓她的三娘擔心,也會影響她繼續吸取著知識的!】
【“而且。”】
【“還有可能。”】
【“會被他人認為是依靠父親您而得到的!”】
【“我更希望……”】
【“能夠自己建立一所研究所!”】
【女兒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說。】
【她制造出了電池。】
【可就像是陳懷信所說的那樣。】
【這東西暫時沒有太大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實驗室產品,就算是真的有用,也無法將其拿到外界來使用!】
【而女兒所希望的,能夠自己建立研究所,其實也不是不可能!】
【“只要。”】
【“我在畢業的時候。”】
【“拿出一個能夠得到姬長兮獎的發明。”】
【“那就可以建造屬于自己的研究所了!”】
【女兒看著陳懷信。】
【那在畢業之時,發明出了安全燈的學子,不僅得到了姬長兮獎,也因此獲得了屬于自己的研究所!】
【而這就是女兒的目標!】
【甚至。】
【她心中還有著野望。】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
【就能夠發明出姬長兮獎的成果!】
【“如此。”】
【“也不會有人。”】
【“說我得到研究所、是依靠父母的了!”】
【女兒在心中想道。】
【她之所以會選擇研究、與姬長兮截然不同的道路,也是希望自己的成果,不會被他人說三道四!】
【那種“她能夠發明出這些東西,肯定是母親在背后幫忙”的流言蜚語,哪怕她現在還沒有經歷過,可她并不想經歷這種事情!】
【“只要我拿出連她都未研究過的東西。”】
【“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
【女兒雖然才十五歲。】
【可很多事情都已經想得明明白白的。】
【而陳懷信在聽聞女兒的打算后,也沒有再繼續說著其他話。】
【“既然。”】
【“你已經有了決定。”】
【“那就沿著它、繼續走下去吧。”】
【陳懷信摸了摸女兒的腦袋。】
【看著女兒開心的模樣。】
【他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因為。”】
【“煜國的未來……后繼有人了!”】
……
金鑾殿里。
看著那所推演的未來。
王千禾臉上滿是驚愕。
他沒有想到。
對于自己女兒的發明。
陳懷信居然給出了那么高的評價!
“而且。”
“他會給出這個評價。”
“不是因為這是自己女兒的發明。”
“而是因為它就是值得這個贊譽!”
王千禾自然能夠看得出來,陳懷信的贊嘆是出自真心的。
不然若是因為自己女兒,就如此簡單的夸贊,那他就不是陳懷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