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二十七年,五月。】
【越來越多蒸汽運兵車被制造出來。】
【越來越多的將士前往了西域之中。】
【甚至。】
【就連兵部尚書。】
【都向陳懷信遞交了辭呈。】
【“老臣自感時日無多。”】
【“只想最后抬棺出戰。”】
【“兵部尚書之責,或許無法繼續承擔,陛下可安排他人,接任老臣職務。”】
【“還望陛下成全!”】
【兵部尚書語氣很是認真。】
【雖然說。】
【在此之前。】
【他就跟陛下說過,希望能夠親自率軍,與羅馬帝國交戰!】
【但他不敢肯定,陛下一定會同意他,去做這么激進之事!】
【“畢竟。”】
【“兵部尚書戰死他鄉。”】
【“這對我大煜可是嚴重打擊!”】
【“哪怕……”】
【“我辭去尚書之職也無用!”】
【兵部尚書在心中想道。】
【只要是客死他鄉。】
【無論戰死。】
【還是老死。】
【都會對煜國造成一定影響。】
【至于辭職?前兵部尚書死在他國!這說不定會產生極大的陰謀論,并且在民間之中流傳起來!】
【哪怕這能夠解釋清楚,哪怕他可以在離開之前,留下自己的絕筆信,可是依然會有不少人,不愿意相信他是自愿的!】
【“喜歡陰謀論的人是最多的!”】
【兵部尚書很清楚這一點。】
【所以。】
【他這次辭呈。】
【他這次請求。】
【就算是被陛下拒絕,他也能夠理解。】
【不管之前答應得有多好,但在這影響面前,忽然反悔并不罕見!】
【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然而。】
【讓兵部尚書沒能想到的是。】
【陛下居然同意了他的請求!】
【他抬起頭,看向陳懷信,眼神中滿是驚喜。】
【不過。】
【還沒等他說些什么。】
【陳懷信就已經先一步開口說道。】
【“朕允許你作為主帥,指揮這次的戰役。”】
【“但是。”】
【“朕會安排一人作為文書。”】
【“來記錄戰爭與日常之事。”】
【“你可愿意?”】
【陳懷信看向了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很想直接答應。】
【因為。】
【能夠讓他統率這次帝國之戰。】
【別說是安排一個人了,就算是安排十個、百個,他也不會拒絕!】
【但那話語剛到嘴邊,他忽然反應了過來。】
【“陛下這樣說。”】
【“那他所安排的人。”】
【“絕對是非同一般!”】
【“不然根本沒必要詢問我的意見,直接安排人員進入軍隊就好了!”】
【兵部尚書看向了陳懷信。】
【不知為何。】
【他突然緊張了起來。】
【“不知陛下想要安排何人充當文書?”】
【“太子!”】
……